"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在军事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北宋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在统一战争中,军队的补给迅不迅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北宋统一战争发动之前,宋朝的统治者先将熙河流域修建开发,使其可以成为军队补给的一条重要道路。
所以我认为政府大力支持将熙河开发建设完成,成为了军队在战争中迅速恢复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也成为了北宋王朝能够取得统一战争胜利的另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熙河位于北宋王朝中心的北部,宋王朝将熙河收复后,便开始大力开发建设熙河,例如他们在熙河路,派驻了部分军队,设置官方机构,役使厢军、民工等修筑城寨,招徕蕃汉民众开荒种田,并设市贸易,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管理体系。
体系化的建设逐渐完成,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也就可以在运送军队物资的时候减少交通时间,为战中赢得充分的时间准备,使得北宋的统一战争能够在较少伤亡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但是仅仅将熙河路的交通打通后,仍然不能保证军备物资源源不断的补给到军队之中,这是因为熙河周围的农业没有发展起来,粮草的储备量很低,使得宋王朝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向战争中心运送物资,一来一往,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北宋的统治者在将熙河周围交通路线打通后,开始发展熙河周围的农业经济,例如熙宁七年的时候,"营田每五十顷为一营,差识农事官一员勾当……不满五十顷,委附近城寨官兼管,月给食钱二千。"
粮食的储备量在缓缓提高,北宋军队的压力也在逐渐减小,战争打的也就更为顺利,最后能够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也是不会让人意外的。军队物资补给路线的打通,熙河周围农业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北宋王朝军队士兵因粮草不足而伤亡的事件。
使得更多的兵力都可以投入到战争之中,所以我认为宋朝政府将熙河大力开发建设,使得军队的补给物资可以迅速地送到军队手中,士兵的体力得以保存,战斗力也就可以得到提高,婴儿这是北宋王朝统一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另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三、统治者对统一国家愿望强烈,措施实施到位除了以上两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以外,北宋的统治者对于统一中原的愿望的强烈也是北宋王朝能够取得统一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北宋能够最后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是在两个皇帝的助力下取得的。
第一个皇帝就是周世宗,周世宗作为皇帝一直都有统一中原的愿望,并且一直为时机成熟在等待。比如在还没有条件统一的时候,他就要求大臣们思索统一边塞的策略,并且要在第二天进行讨论。
虽不是日日都在强调边塞的统一大业,但也算是时常挂在口中,也就使得大臣们对于统一也是十分重视的,有很多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周世宗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选择了先攻北方再收南方的策略,这个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为宋太祖赵匡胤最后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皇帝就宋太祖赵匡胤了,赵匡胤作为农民起义出身,更加理解分裂,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艰苦,所以统一的心情也是非常强烈,但他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将所有的兵权都集中在了中央政府上,就使得军权暂有不稳。
而这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又十分的强大,所以赵匡胤并没有继续延续周世宗先后南的策略,而是选择了先进攻南方在收复北方的策略,如此一来,便避开了少数民族最强的锋芒。等到赵匡胤将南方收复完成之后,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发生了更替。
新上任的首领并不信任任何大臣,这就使得他们的政权出现了漏洞,北宋正好借此漏洞发动进攻,因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北宋能在统一战争中取得胜利,一是要靠周世宗先北后南的策略为赵匡胤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靠赵匡胤对于时局的审视有非常明确的把握,进而选择了先南后北的战争策略,两个策略在当下都是最好的统一的方式,所以我认为统治者对于战争策略的把握是北宋能够取得统一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
四、良将曹彬助力统一战争,军队胜率大大提高宋太祖赵匡胤能在统一战争中取得胜利,而战争中他任用的将军非常值得一说的就是曹彬。曹彬的文韬武略以及他的骁勇善战,使得宋太祖在统一战争中并没有损失太大的国力,在他的带领下, 轻轻松松就打下了后蜀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