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赤壁的诗,关于赤壁的古诗及赏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6 09:28:30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七月十六日夜,一轮皎洁的圆月从东方渐渐升起,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长江江面。苏东坡与好友杨世昌,泛一叶小舟,在长江赤壁之下饮酒赏月。清风徐来,波澜不惊,水光、雾气相连,只觉得人如天上坐,任凭小舟随意飘荡

描写赤壁的诗,关于赤壁的古诗及赏析(1)

他们陶醉在这心旷神怡的美景之中,开怀畅饮。酒至微酣,他们情不自禁手拍船舷,吟唱起《诗经》中的《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擅长吹箫的杨世昌,和着感伤而动人的歌声吹起了洞箫,呜咽的箫声如怨如慕,似泣似诉,余音袅袅。

苏东坡被这忧郁哀愁的箫声深深地打动,问杨世昌道:“先生的箫声为何如此之悲伤?”

“先生还记得赤壁发生的往事吧?如今英雄何在?我感叹人生之短暂,羡慕长江之永恒”杨世昌回答。

苏东坡又安慰道:“先生看那水和月,水虽然在不断流去,可是水还依然在此;月亮虽然有圆有缺,但是月亮还是挂在天空。生与死不过是生命不同的存在而已,由生到死,就像流水由西到东,明月由圆到缺。”

杨世昌听完豁然开朗,又重新端起了酒杯,不知不觉两人醉卧在小舟上,直到东方大亮。

苏东坡将这一晚上的场景,提笔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赤壁赋》:

壬戍之秋,七月即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惊。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之,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三个月之后,到了十月十五月明之夜,苏东坡和两位朋友带着鲜鱼和美酒,又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十月的赤壁与七月的景色大为不同,江水回落,山石凸现,月亮明显变小,一阵悲凉袭上心头。苏东坡独自一人拽起衣襟登上赤壁高崖,他对着夜空大声吼啸,山谷中掀起阵阵回声。他回到舟中,举目望去,四目茫然。此时恰巧一只孤独的仙鹤横穿江面从东面飞来,它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白羽像洁白的衣衫,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略过小舟而过。夜里,苏东坡梦见了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织成的衣裳飘然而至,向他拱手作揖说“先生在赤壁游得欢乐吗?”

苏东坡问那道士的名字,他低头不语。恍惚间,苏东坡突然大悟“莫非仙人就是那只横越大江的仙鹤?” ,道士微微一笑,苏东坡陡然间惊醒。

于是,苏东坡随即写下了《赤壁赋》的续篇《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两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寐。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已两年多了,他心中仍有无尽的愁苦,经常四处游山玩水来放松解脱自己。这天,苏东坡又一次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看着静静地伫立的赤壁,苏东坡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传诵千年,妇孺皆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如果您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欢迎点点关注!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