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温度、溶氧、水质是影响孵化率的关键,因此孵化池的建设和养殖用水应根据前面所述的水质要求进行调节。
孵化要点如下:
控温:温度高于12℃以上时,即可达到蝌蚪孵化条件。但是极低温度(<12℃)或极高温度(>30℃)都会对蝌蚪的孵化率、牙签苗孵化规格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孵化过程中,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水深,防止倒春寒。建议有条件的场地可以搭建孵化棚或覆盖薄膜保温,最适孵化温度为24℃~27℃之间。
增氧:使用网箱孵化时,要注意网眼不宜过小,微流水保障溶氧和刺激受精卵发育,场地还可配备增氧设备或氧多多以备不时之需。
稳水:卵块孵化时,宜使用清水孵化,水体不能浑浊或过肥,浑浊水容易导致溶氧不足,过肥水质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或水生昆虫可破坏卵膜。
三、蝌蚪培育技术要点
1、前期肥水,供饵料
在养殖前期,水体清瘦,青苔和寄生虫多。因此在该阶段,养殖要保持水体肥力,丰富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保障饵料丰富的同时还能控青苔、抑制寄生虫生长繁殖。
2、定期*虫,防出血
“出血”、“飘苗”是绿、黄豆期的蝌蚪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与车轮虫、固着类纤毛虫等寄生虫大量寄生息息相关。绿豆期之后,使用外用*虫剂泼洒一次。
3、后期稳水,清病原
蚕豆期之后,投饵量增多、温度升高,容易出现老绿水、油膜水,继而导致蝌蚪肠炎腹水、血泡症、白肚等问题。黄豆期之后,采取调水稳水措施,分解底部沉积的残饵和粪便,*灭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虫卵,稳定水质,减少因水质问题出现的蝌蚪病害等问题。
4、优养肝肠,促吸收
肝脏和胃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而蝌蚪的肝肠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肠道菌群也在重建,因此优养肝肠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动作。
内驱虫护肠道:蝌蚪中后期,肠道镜检时常见肠肾虫、蛙片虫。肠道寄生虫不仅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大量的寄生虫还会破坏肠粘膜,引发肠炎。
5、抗应激,降损耗
人为干扰和天气变化大,常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产生损耗。建议在蝌蚪蝌蚪转池前后,登陆时以及遇暴风雨天气等情况都可外泼应激VC,增强免疫抗应激能力。
6、稳水强体质,促变态
蝌蚪养殖过程中,常见到四肢细长、前肢不能伸出、四肢粗短等四肢发育不良症状,导致大量死亡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