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砖墙墓
据宋人吕大防《杜工部年谱》,杜甫死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时年59。当年阴阳四月,杜甫避乱往衡州(衡阳)去,到达耒阳时已是盛夏。后沿湘江而下,死于潭州(长沙)岳州(岳阳)间的船上。死前的杜甫,饥寒交迫,贫病交加。
对于杜甫之死,我在以前的头条号文章已说过,这里不再赘言。
杜甫死后,次子杜宗武“扶其榇旅殡岳阳四十余年”。这之后,杜甫迁葬何处,便有不同的版本。
首阳山杜甫墓
现在流传较广的说法中,杜甫后来迁葬于河南偃师首阳山,这里有西晋国学大师、杜甫远祖杜预墓,传杜甫临死前留下遗嘱:“生不能与远祖当阳侯并列,死后要与之并葬。”这一说法,《杜氏家谱》上有记。
正式记载杜甫迁葬首阳山的,最早出处见于《旧唐书》:“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现在首阳山确有“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之墓”,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巩义杜甫墓
杜甫出生的地方、河南巩义也有一座杜甫墓,在县西北的康店邙山岭,墓前有碑“唐杜少陵先生之墓”,这里还有杜甫的祖坟。怎么迁葬于巩义的?《宋明事实类苑·风俗杂志》有记载:“老杜坟,杜甫终耒阳,葬之。至元和中,其孙始改于巩县元微之为志。”
如此说来,杜甫真身墓应该不在耒阳。既然不在耒阳,迁往河南,湖南平江杜甫墓又怎么解释?
这在明朝天启三年版本《杜氏家谱》上,作了解释:
杜甫最后足迹
“子美公,由左拾遗授职员外郎,晚游湖南,卒于潭岳之间,旅殡岳阳。所生二子,长宗文公早逝,次宗武公病难归葬,嘱其子嗣业公归葬偃师。又因干戈扰攘未果,爰葬平江,卜居是邑,以祭守其墓。”
从家谱所记来看,杜家确有迁葬杜甫于河南的意思,并且已在着手准备,杜甫的孙子杜嗣业还找到当时名气很大的诗人元稹帮忙,结果“又因干戈扰攘未果,爰葬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