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经历和每个时期的代表作,陶渊明简介及作品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7 00:29:57

陶渊明

陶渊明的经历和每个时期的代表作,陶渊明简介及作品简介(1)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34篇诗文。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 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 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 彭泽县 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 陶渊明集 》。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是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座落在县南25公 里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 ~1538)重修,江南民居风格,面积约250平方米,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的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又像古 书院的建筑形式,分正堂和前厅两重,中隔天井,两侧配有厢房,简朴大方.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相貌庄重,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一卷《山海经》。 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又清翰林刘延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 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菊圃和柳巷。

纪念馆建筑外观与陶祠风韵相仿。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行 踪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最早为清康熙十一年 (1672) 蒋薰本。该馆附有《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陶渊明生活年代及其居地柴桑、寻阳城址出土的文物。

陶渊明的经历和每个时期的代表作,陶渊明简介及作品简介(2)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陶渊明的经历和每个时期的代表作,陶渊明简介及作品简介(3)

身世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宜丰”研究小组。前后经过近20年的调研考证,他们确认陶渊明于公元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上述考证的结果,第一次给了陶渊明生平事迹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陶渊明的经历和每个时期的代表作,陶渊明简介及作品简介(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