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供奉神灵,是希望能达成某个美好愿望。例如拜观音求子,拜李诡祖求财等。
但是,有些祭祀活动是有讲究的。俗话说:进错庙门拜错神,白忙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古代,有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和八月十五拜月的习俗。
七月七是牛郎织女在银河鹊桥相会的日子,俗称“七夕”,也叫“女儿节”和“乞巧节”。
据说这天,人们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
女人们为了使自己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会在庭院中供奉糕点果品,焚香燃烛,对天遥拜。
月亮在古时被人们称为“太阴星君”,也称“月姑”“月神”,它是古代神话里第一代月神常曦的女儿。
常曦也称月御,就是为月亮驾车的人。她和日曦(曦和)都嫁给了上古五帝之一帝喾,并生了十二个女儿,即一年的十二个月。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例如怀抱玉兔的“嫦娥奔月”,望舒的御月独行等等。月亮属阴,因此大多与女性有关。
为什么说“男不拜月”呢?
一种说法是因为嫦娥偷吃了本该属于后羿的仙丹,被罚独守广寒宫。所以男子不能祭拜月神,要不就是对礼法,对天庭的不敬。
第二种说法是太阳属阳,月亮为阴。男子以纯阳之体去叩拜月亮,也是对礼法的不敬。
还有一种说法是天上的女神貌似天仙,月亮就是她的闺房。为了避嫌,也为了预防心怀不轨之徒亵渎神灵,男子不应该拜月。
所以清代的《燕京岁时记》就说: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当然,也有很多农民认为“男不拜月”,是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妻子好,不能对别的女人有非分之想。
在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男人拜月,会使夫妻离异或者分隔两地。
夫妻在一起,男人拜月,对妻子不利。
女人拜月,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或是婚姻幸福美满。
那么,为什么“女不祭灶”呢?
女人天天围着灶台转,难道还没资格祭祀灶王爷吗?
南宋的《吴郡志》中这样记载: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
在明朝的《帝京景物略》也这么说:男子祭,禁不另妇女见之。
也就是说,这个天天和灶神打交道的人,在男子祭祀时,连看都不让。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里这样描述道: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榴莲,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这个粗看貌似不讲道理,有歧视女性之嫌。
在民间传说中,关于灶王爷,有说是一个人,有说是两个人,还有灶母娘娘。
但流传最广的是:传说灶王爷就是炎帝或火神祝融的化身。
首先他们是男性,其次他们都长相俊美。而且还穿大红衣服。
按古人“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这个就容易理解了。就像“男不拜月”一样,都是为了避嫌,遵从礼法。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灶王爷本是夫妻共体,如果女子祭拜,容易引起灶母的嫉妒和吃醋。
如果按这样理解,难道,男子祭拜,灶王爷就会没想法了?
当然,这种深究毫无意义,古人只是想通过这句俗语,来告诫大家:为人处世要学会注意分寸,遵守礼仪。不要去做那些超越礼法外的事情。
当然,在中部的一些地区,很多女子是可以祭拜灶王爷的。
最后,给大家再讲个为什么“女不祭灶”的有趣故事:
民间传说灶神本姓张名单,他妻子叫丁香,对公公婆婆特别孝顺。
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喜欢上了一个妓女:海棠。并回家把丁香休了,丁香后来嫁给了一个靠打柴为生的年轻人。
海棠嫁给张单后,好吃懒做,最后竟失火把家产全都烧光了。一见张单没钱了,海棠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流浪讨饭。
腊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膛里憋死了。
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皇大帝封他为灶王。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因为腊月二十三皇上要举行祭天大典,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这也是如今南方和北方不在同一天过小年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