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镜的功效,太极镜的功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7 03:09:51

童子镜的功效,太极镜的功效(5)

童子镜的功效,太极镜的功效(6)

7.鎏金带(图7)

带牌长3.37、宽3.52厘米

上无“古眼”,应属于汉式带。该组带銙部分缺失,现仅存七块带牌及一圭形铊尾。带牌近正方形,表面鎏金,上铸有鸟、花卉等纹饰,鸟儿体态丰盈,嘴衔仙草,从布局方式来看,带牌上鸟头部相对而立,推测应是分别置于腰带的两侧。每个带牌后面各有四枚铆钉,作镶嵌皮带之用。

8.扁身单孔鸡冠壶(图8)

高19、宽17.3、口径5厘米

釉色淡黄,素面无纹,肩部鸡冠状装饰,平底,施釉不到底。这种形制出于早期辽墓,肩部单孔承重小,容易使孔系坠豁,后被双孔式代替。

9.绿釉划花双孔鸡冠壶(图9)

高27.7、宽16.6、口径6.1厘米

仿皮囊形制,腹侧边缘呈两道仿缝制线的凸棱,腹部饰卷云纹,釉面氧化泛银色,平底。双孔系较之单孔可以增强牢固性,更便于马上携带,有的上面有猴形坐者,寓意“马上封侯”。

10.绿釉提梁鸡冠壶(图10)

高45.6、腹径17.2、口径3.5厘米。

花边式提梁,壶身施绿釉,平底,釉不到底。这种壶底部稳固,易于持拿,随着辽代中后期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取而代之,成为鸡冠壶的主要类型。

11.黄釉凤首瓶(图11)

高32.3、腹径11.1、口径9.6厘米

六曲式杯口,长颈,颈上端塑一凤鸟,颈下刻划竹节纹,溜肩,长圆腹,腹下渐收,腹底刻三道弦纹,平底。内外施黄釉,挂釉不到底。下腹露胎处施白色化妆土。

12.三彩印花海棠式盘(图12)

长27.6、宽16.6、高2.1厘米

辽三彩是一种低温彩色釉陶,多用黄绿褐三种色釉渲染。该盘为海棠花形,宽折沿,卷边,浅腹,平底。盘内底模印一株折枝牡丹,两只蝴蝶翩翩起舞,纹饰以黄、绿彩涂染,浓重处呈浅褐色,口沿处施绿彩卷云纹。

13.酱釉鸡腿瓶(图13)

该瓶侈口卷唇,溜肩,腹部修长形如鸡腿。器身施酱釉,口沿至上肩部无釉,露黄褐色胎。鸡腿瓶是辽代典型陶瓷器之一,在辽墓壁画中经常有契丹人背负细长鸡腿瓶的画面,说明此类器皿多为游牧民族所用。

14.四龙四雁镜 (图14)

径20厘米

双弦钮,圆钮座,窄平缘。内区有三层纹饰。最底层为细密的涡纹,上为排列有序的菱纹,最上层四雁纹。雁皆衔绶同向绕钮飞翔,外区地纹与内区相同,地纹上装饰四条飞龙。

15.缠枝菊花镜(图15)

径17.45厘米

环形钮,外缘与钮座均呈连弧状,使整个构图规整优美。缘内一圈弦纹与钮座间均匀分布八朵缠枝菊花,花瓣饱满、挺拔,花叶枝条纤细,枝蔓悠长。

三.辽代丧葬文化

辽代契丹贵族重厚葬,入葬时大都使用了特别丰厚而又考究的葬服,包括衣袍、冠帽、璎珞、面具、网络、靴鞋、腰带、配饰、衾被、枕头等等。金属面具和网络是葬服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研究契丹人习俗的宝贵资料。

根据目前已知的考古文献资料,出土金属面具的辽墓约30座,出土面具近40面。面具一般是按照死者生前容貌制作,有性别和年龄之分,质地不同,反映出墓主人身份的差别,已知出现最早且规格最高的是公元1018年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的两件金质面具。旅顺博物馆共收藏10件辽代面具,其出土地赤峰、朝阳、锦州等都在辽上京道和中京道行政区划范围之内,无疑是遵从辽代的丧葬风俗制作而成。

辽代早期的面具在各方面还不完善,制作粗糙且没有定制,如陈国公主与驸马的面具,双目圆睁,面带锤花,面具周围钻出一周密密的小孔用以和网络相连接,连缀的孔眼和起伏的金属丝影响面具的外表形象。辽代晚期面具制作逐渐规范化,采用模制,固定为闭目,大多数在面具两个耳朵的上下侧各钻一对小孔,整体上更加美观自然。馆藏面具均属于辽代晚期。

16.银质面具(图16)

残长19.4、宽19.8厘米

椭圆形脸,额顶残缺,面颊肥胖,小眼,眉毛与眼睫毛线条清晰可见。蒜头鼻,上唇及下腭部胡须浓密,双耳向外伸张。耳部及面颊两侧有对称的圆孔。该面具扁平且薄,上有锤花,系利用单纯锤鍱工艺制成,从面部特征来看应是一位老年契丹贵族。

辽代贵厚葬,兴宗曾于重熙十一年十二月诏令禁厚葬,而次年又对诏令加以修改,明确规定:“诏世选宰相、节度使族属及身为节度使之家,许葬用银器……”。根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可知,出土银面具的墓葬规模一般较大,因此墓主人的身份也应不低,或许其正在诏令准用银器者的范围内。

17.铜质面具(图17)

长22.6、宽21厘米。

脸形清瘦,额头宽阔,鼻部隆起,小口小眼,双眼微闭,眼与嘴部开缝整齐,目视下方,神态温婉沉静。整个面具无孔洞,背面有锦附着,从其特征来看应为女性。面部规整,起伏自然,系用整体模具锤鍱而成。这种借用模具成型的工艺应比单纯锤鍱成型的要晚。

18.铜丝网络之手脚套(图18)

手套长19、脚套长22厘米

所谓网络,即是用铜丝或银丝编缀成的葬服,由头、胸背、左右臂、左右手、左右腿、左右足6个部分组合而成。网络皆因人而制,与尸体的各个部位紧密结合,编织丝线纵横交织,整齐规则,形似一副锁子铠甲。

有辽一代对民族融合、北方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的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大多数封建王朝一样,在统治后期,随着封建化的完成及封建化程度的继续加深,社会阶级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契丹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日趋严重。统治阶层的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各种武装起义和斗争不断,其中不堪忍受契丹贵族奴役和压迫的女真人奋勇反抗,在完颜阿古打的领导下于1115年建立金政权。名噪一时的契丹王朝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四.金代政治经济

金代同辽代一样,都兴起于北方地区。因地域、环境及文明程度的关系,早期女真人及其先世一直以渔猎为主,兼有农业。10世纪后半期,生女真完颜部定居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发展农业生产,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强大起来。

金建国后,随着经济、军事的发展,疆域不断扩大,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东北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今俄罗斯库页岛),北到外兴安岭(今俄罗斯远东地区),西北到蒙古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和西夏交界,南到秦岭、淮河与南宋对峙。

金朝作为女真族所建立的新兴征服王朝,其遗留下来的部落制度性质浓厚,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官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机制得以精简而强大。军事方面实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千夫长的猛安,百夫长的谋克,合称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童子镜的功效,太极镜的功效(7)

19.行军万户之印(图19)

印面长、宽5.5厘米

长方柱状钮,顶端有“上”字,高2.6厘米,重485克。印文九叠篆。万户是金代武官,金初地位很高,在《金史》记有:“切闻国初取天下,元帅而下唯有万户,所统军士不下数万人”。金末,万户权势逐渐削减。

20.提控所印(图20)

印面长、宽6.5厘米

长方柱状钮,高3.4厘米,顶端有“上字”,重610克。印文九叠篆。金代在文武官职中皆设有提控官职,是属于提辖控制总领之官吏。金末由于战事频繁,招兵扩编军队,滥设提控等武官,所以流传下来的此类印较多。

21. 家都钵谋克之印(图21)

印面长、宽6厘米

长方形柱状钮,高3 . 7厘米,顶端有“上”字,重7 0 0克。印文九叠篆。印背右侧阴刻“大定九年八月”,左侧阴刻“少府监造”,左边阴刻“系梅里猛安下”,上边阴刻“鏁家都钵谋克之印”。

以上可见,金代官印多为方形印面, 长方形柱状钮, 钮上端多刻有“上”字,以示用印方向。印文绝大多数采用汉文九叠篆。印的背面、侧面多刻有楷书年号、印面文字和铸造机构等内容,这是金代官印的显著特点之一。

五.金代文化生活

金代器物风格质朴、注重实用,彰显了北方民族豪迈的性情,同时又因受中原文化影响,与之呈现出某种趋同性。金代瓷器的釉色品种、烧造工艺和装饰手法具有一定民族风格,同时也较好地继承了宋瓷的优秀传统。金代铜镜纹饰丰富、制作精美,既创造出本民族特色的铜镜,又出现了许多仿汉、唐、宋镜。在镜子边缘多有官府检验时的刻款,是研究其流行时代、使用地区、政权结构及社会生活等的珍贵资料。

22.白釉褐花四系罐(图22)

口径8.1、腹径42、高50厘米

敞口、短颈、溜肩,长圆腹,腹部下收,颈部四系。肩部二周弦纹,上腹部绘制花草几何纹,线条随意自然,下腹部施褐彩。金代早期瓷器中的瓶、壶、罐等多配有双系、三系或四系耳,这种便于悬挂提拿的造型特征,很可能与女真民族早期的游牧渔猎生活有关。

童子镜的功效,太极镜的功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