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一体粉是什么意思,饭圈属性都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7 18:54:58

“饭圈”是粉丝对自己所属的追星群体的统称, 又名“粉圈”, 系“粉丝圈”简称。“粉丝”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Fans, 它的本义是“迷”, 而“迷”正好符合了追星者对偶像的情感状态。自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后, “粉丝”便逐渐成为追星者的代名词, “饭圈”也在这之后逐渐形成并演变为追星圈的代名词。“饭圈”文化, 顾名思义, 即粉丝圈的文化, 是一种追星文化。在我国, 追星的人群大多为十几或二十几岁的青少年, 而“饭圈”也基本上由这一类群体构成, 所以“饭圈”文化也属于一种青少年文化, 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追星, 所以“饭圈”文化算不上主流, 更多的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一部分人对追星、粉丝、“饭圈”存有偏见与歧视, 认为追星是脑残行为, 粉丝就是脑残本体, 而“饭圈”就是脑残聚集地。当然, 这是一种较为极端的看法。其实, 追星、粉丝、“饭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经在这些偏见与歧视中逐渐走向成熟, 大部分追星者的行为有了理性的依据。粉丝不再是“乌合之众”, “饭圈”也逐渐从毫无纪律可言演变成了组织规则权利义务兼具且明确的圈子, 粉丝与明星之间形成了共同成长、良性互动的新模式。

一、“饭圈”现象的形成背景

“饭圈”文化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饭圈”不是随意几个人的组合, 而是随着不断更新换代的明星和追星者之间的互动一起发展到今天的。学术界普遍认为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是我国追星文化的开端, 并将该年视为我国的“追星元年”。2005年的《超级女声》虽然只是一场选秀, 但因为其无门槛的草根性以及全民关注性风靡全国, 直接造就了一大批粉丝的产生。笔者认为2005年不仅是“追星元年”, 也是“饭圈元年”。饭圈”文化现象与互联网技术与网络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者认为, “饭圈”文化兴起与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社会有关。《超级女声》还开通了全民短信投票方式, 极大地扩展了节目的受众范围, 为远距离追星提供路径, 为明星们吸引大量粉丝。而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 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开始自制网络综艺节目, 在电视受到大众冷落的同时, 网络节目大量涌现。2018年最火的两档网络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更是开通了网络投票的方式, 为明星们“吸粉”无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粉丝提供了追星平台, 这只是“饭圈”形成与“饭圈”文化兴起的一部分原因。还有研究者认为, 网络社会的崛起, 使粉丝不再是造星产业被动收编的对象, 而是主动参与的生产者, 粉丝通过社交网络聚集起来形成纪律严明、分工明确、行动力极强的粉丝社群。互联网的发展将粉丝聚集在了一起, 这种聚集方式不受空间、时间、地域影响, 让粉丝能够自如地追星并在追星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与价值。这种通过网络社会聚集起来的纪律严明、分工明确、行动力极强的组织, 就是“饭圈”, 组织的规则及其运作形态就是“饭圈”文化。

二、“饭圈”文化四层次结构

“饭圈”由数量巨大的各型各色的粉丝与社群共同组成, 它既存在微观的一面, 也存在宏观的一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解读, 社会学视角对社会现象的解读遵循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分析原则。笔者认为应该由微观角度推及至宏观角度, 从个体维度、群体维度、组织维度和文化维度四层次视角去解读“饭圈”文化现象。这样既能展示其多层次异质性, 也能揭示其同质性与整体趋势。

(一). 个体维度:追星的基本单位及其异质性

在“饭圈时代”, 粉丝“入坑” (喜欢偶像) 与“出坑” (不喜欢偶像) 是判断个体是不是某个偶像粉丝的标准。成为粉丝的典型过程是:个体因为某些机会认识偶像并被其特质所吸引, 在后续过程中越来越喜欢该偶像并成功地“入坑”, 以该偶像粉丝的身份为偶像做数据、打榜投票、买周边 (由明星衍生出的相关产品) 、买代言产品等, 在此过程中逐渐融入“饭圈”成为“死忠粉”。与传统互联网时代相比,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入伙具有物质性、筛选性与组织严密性。在移动互联网环境时代, 简单地喜欢一个偶像最多算是“散粉”或“路人粉”。没有为偶像花过钱、打榜投票或者是做过数据的个体是很难被“饭圈”即粉丝社群承认与接受的。2018年5月范丞丞在微博发布了一张付费照片, 看到照片需支付60元, 当晚有约8万人付钱, 约产生金额480万元。可以看到粉丝与非粉丝的身份界限变得清晰, 即使只能看一张电子照片, 也有不少人愿意花费60元去认领“粉籍” (指粉丝籍贯) 。粉丝聚集在各类贴吧、微博、论坛等当中, 社区边界是无形而有力的, “饭圈”需要设置相应的准入机制来判断申请者的粉丝资格, 例如设置了偶像相关的问题来判断申请者的了解度, 又或是管理者对申请者的社交账号记录进行核查, 以此来判断其偶像忠诚度。通过准入机制的筛选, 能够保证将粉丝中具有较高忠诚度、乐于分享的粉丝抽离出来纳入社群当中, 提升网络粉丝社群的活力和影响力。

“饭圈”也是由数量巨大的粉丝个人组成, 个体始终是追星的最小基本单位。个体具有多元异质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性格脾气, 在“饭圈”中粉丝个体依然如此。个体在追星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习得各种技能并展示出不同的特征。“饭圈”文化中, “有人追星追成了十项全能, 有人则成了骂街的泼妇”现象普遍存在。粉丝个体大抵可分为三类。

(1) “十项全能型”:在“饭圈”中这一类粉丝称为“大大”,“大大”们在粉丝社群即“饭圈”影响力较大。他们未必真的十项全能, 但特长优势明显。

(2) “骂街的泼妇”:这一类粉丝对所属“饭圈”影响力也比较大, 但相对于“大大”而言往往是负能量的, 被称作“战斗粉”。吵架是“战斗”的主要表现方式。随着“饭圈”的发展与定型, 激进的“战斗粉”总能凭借满腔“正义”在虚实参半的网络环境中召集出一群乌合之众, 在“饭圈”掀起“战斗”风暴。

(3) 普通粉丝:这一类数量最多, 但是个体影响力最小。他们没有特长去为偶像宣传, 也不采取激进的行为为偶像牟利。他们默默地喜欢自己的偶像, 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是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却至关重要。

(二). 群体维度:粉丝类型异质性与群际互动

“饭圈”时代不仅粉丝个体具有异质性, 粉丝类型也具有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粉丝群体是根据粉丝属性进行划分的, 属性相同的粉丝群体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粉丝之间的交流更频繁, 联系密切。

1、 “唯粉”“团粉”“家族粉”与“CP粉”

唯粉:“饭圈”中数量最多的是唯粉;

团粉就是一个明星组合的粉丝, 而唯粉就是这个明星组合中某一个成员的粉丝;

家族粉:是指某个经纪公司里所有艺人的粉丝;

CP粉:组合中某两个成员的互动。

在“饭圈”中, 团粉不愿意与唯粉、CP粉接触, 唯粉也不愿意与团粉、CP粉接触, CP粉也不愿意与团粉、唯粉接触, 三者呈三角关系, 两两抵触。一般来说, 唯粉往往是三角形的顶端位置, 因为他们对明星的喜爱要比另外两类粉丝纯粹。值得一提的是, 唯粉并不等同于纯粉, 一个粉丝可以是明星A同时也是明星B的唯粉,但他并不是纯粉, 纯粉的意思是只喜欢一个明星, 而非在某组合或者同期出道的明星中只喜欢一个。

2、“黑粉”“脂粉”“事业粉”

黑粉: 是对讨厌、抹黑特定偶像的一类人员的统称。黑粉散布黑料 (无论真假) 促使更多人厌恶该明星,黑粉仅凭着对一个生活中毫不相*人 (明星) 的厌恶而去伤害该明星, 这不是正常人逻辑, 所以很大一部分黑粉都是脂粉伪装的;

脂粉:全称职业粉丝, 只是拿钱办事, 谈不上对明星的情感与好恶。脂粉需要散布对家明星的黑料, 降低对家明星人气, 同时为己方明星争取机会;

事业粉:事业粉往往关注偶像事业与未来发展, 希望偶像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深谋远虑、对今后发展有利的, 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偶像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脂粉算不上粉丝, 但事业粉不仅是粉丝, 还是十分积极向上的具有深层次关切的粉丝。

3、“路人粉”“散粉”“妈妈/女友粉”“姐姐粉”“男友粉”“技术粉”“前线粉”“颜值粉”“僵尸粉”“活粉”等:

路人粉:算半个粉丝, 对偶像有好感但没有“入坑”;

散粉:就是默默关注、不混“饭圈”的粉丝;

妈妈粉、女友粉就是把自己当明星的妈妈或者女朋友的粉丝, 姐姐粉、男友粉含义类似;

技术粉:即“大大”们, 拥有一些特长;

前线粉:就是经常接送机、参加明星参加的活动然后出照片, 也是能够频繁与明星进行近距离接触的粉丝;

颜值粉:则是因为明星的颜值而成为其粉丝的群体, 在“饭圈”有一句话叫作“始于颜值, 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 但其实很多粉丝往往“始于颜值, 陷于颜值, 忠于颜值”;

僵尸粉:就是常年不更新动态、不付出行动的粉丝, 不是真正的粉丝;

活粉:则是指活跃度较高、更新动态较频繁的粉丝。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饭圈一体粉是什么意思,饭圈属性都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1)

三、组织维度

“饭圈”发展逐渐成熟, 从自发形成的粉丝活动发展成了有组织的粉丝活动。“饭圈”已经逐渐组织化、规则化、程序化、纪律化。粉丝因为对偶像共同的喜爱产生了集体行动, 再通过各种应援活动建构“有理性、有秩序”的良好粉丝形象, 从而获取社群对外的合法性, 而在频繁的应援和粉丝互动中, 粉丝们共用一套规则话语体系, 以群体的方式和偶像产生联系, 从而达到了内部的有序性。

如果说各个类型的粉丝群体是粉丝根据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 那么一个完整的粉丝社群 (饭圈) 则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 绝大部分的粉丝社群都是职能型、规范型的组织结构。而现在的“饭圈”中, 粉丝社群的中心不仅有贴吧, 还有新浪微博中的明星超级话题, 各大论坛中的明星小组, 等等。粉丝社群中的所有部门都是相互独立并且平行的, 而所有的部门都是以为明星着想为出发点的, 所有部门都拥有共同的出发点却相互独立。根据管理学中的组织结构划分方式, 这十分符合职能型的组织结构模式。

“饭圈”已经形成具有应援部门、打投部门、反黑部门、宣传部门、公益部门等职能完善的组织结构。

1、应援部门:在明星举办演唱会、见面会、生日会、拍戏或者其他一些公开活动时负责为明星做应援的组织。

2、打投部门:所谓打 (打榜) 投 (投票) 部门则是负责为明星贡献数据和热度, 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就是为明星打榜和投票。

3、反黑部门:该部门是专门负责为明星澄清不实黑料的部门, 常见的是消除网络上针对明星的有害言论, 一般是制作举报链接号召粉丝们举报或者是通过与黑粉本人协商、社交媒体客服联系等方式消除有害言论。

4、宣传部门:宣传部门则是积极为明星宣传, 方式多种多样, 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 线下的表现为购买LED大屏、公交站牌、地铁车厢等各种广告位进行宣传, 线上的则表现为图博站子之类的宣传, 有的粉丝社群甚至还有翻译的站子, 专门将明星的各类信息翻译成各种语言以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宣传。

5、公益部门:公益部门是以明星或者明星粉丝的代号去积极地做各种公益活动, 为明星和明星粉丝宣传积极正面的形象, 这些公益活动多以线下的形式展开。

“饭圈”的运作模式以联合行动和等级制运作为主。

1、联合行动:比如明星生日的时候非应援部门也会进行联合应援, 主要是为了方便资金的集中, 以做出声势浩大的应援从而给足自己喜欢明星的面子。

2、等级制运作:“饭圈”是“小社会”, 充斥着等级规则。首先是核心粉丝 (高层粉丝) 和普通粉丝之分, 核心粉丝人数极少但能够代表大部分粉丝意见。核心粉丝不仅掌握话语权, 还拥有更多次数、更近距离接触偶像的机会;普通粉丝虽然人数众多但掌握极少话语权。通常根据微博超级话题、贴吧等媒体社交平台的签到经验就可以区分高层粉与普通粉。签到经验等级越高, 粉丝付出时间与精力越多。很多明星为了回馈粉丝会在重要日子 (生日、出道日) 发放福利, 比如举办演唱会或见面会等, 而免费门票往往是通过签到等级来发放, 签到等级不够的普通粉丝用钱也买不到。

四、 文化维度

“饭圈”文化主要践行者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广大青少年, 该群体 (亚) 文化创造力不容小觑。新浪微博粉丝调查 (N=24063) 发现, 近八成粉丝学历为本科及以上, 女性粉丝占比超过六成。20岁以下的粉丝占4.8%, 20~29岁的粉丝占71.2%, 30~39岁的粉丝占20.2%, 40岁以上的粉丝仅有3.8%。高学历群体构成、群体内部异质性与粉丝类型群互动共同创造出“饭圈”文化。

1、江湖术语:“饭圈”术语通常是粉丝之间对人、物、事的称呼, 这些称呼以“饭圈”粉丝内部理解的方式进行。当然, 基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性, 很多“饭圈”用语也逐渐公开成为网络流行语。常见“饭圈”术语一般有三类:其一是某些词语的英文缩写。英文缩写类大多将某个明星的名字进行英文缩写, 还有的则是某些生活常用词语的英文缩写, 比如“dbq”就是对不起的意思, “zqsg”则是真情实感的意思, “sxwl”是笑死我了的意思。其二是对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原意的衍生。衍生词则有很多, 比如“小奶狗”代指年轻可爱的明星, “小鲜肉”代指年轻帅气的明星, “爬墙”指不再喜欢本来喜欢的明星转而去喜欢其他明星。其三是从国外流传来的词语。比如“走花路”指代明星未来发展越来越好, “母胎solo”指的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单身等。

2、套路规则:“饭圈”虽然是粉丝自发形成, 没有明文规章, 但依然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则与纪律。这些规则起初是小范围流传, 但基于粉丝互动与互联网传播, 最终成为整个“饭圈”都通行的套路与规则。例如, 虽然在比较粉丝数量即人气的时候, 音乐圈艺人的粉丝规模要远远大于影视圈艺人, 但是就在娱乐圈地位而言, 歌手地位远不如影视圈。同样是影视圈演员, 同一部作品里的演员也存在“番位之争” (番位一词是从日本传入, 指同一部影视作品里的演员顺位, 排在第一位的被称作一番, 依次类推)。

3、流量矛盾:随着娱乐圈“流量时代”到来, 造星产业愈发发达, 流量明星越来越多, 就必然会出现同类型、同人设或同期偶像明星争夺少量 (既定量) 流量资源的情况, 有资源争夺就意味着矛盾不可避免。明星之间不存在明面的争夺, 但是粉丝之间的流量争夺与资源矛盾通常在互联网空间掀起惊涛骇浪, 粉丝之间微博吵架案例比比皆是。“饭圈”流传“粉丝行为, 偶像买单”, “饭圈”对矛盾极其敏感, 微小事情随时可以爆发矛盾冲突。

4、固粉策略:粉丝就代表着流量, 争夺流量核心是争夺粉丝。各“饭圈”为了留住粉丝通常采用“虐粉”“固粉”等策略不让粉丝“爬墙”。通过散布一些明星资源少、受欺负的信息, 或者是主动在“饭圈”里挑“对家”吵架, 显示出自己所迷恋的明星或者自己所在的粉丝社群很弱势的样子, 让粉丝体会到被虐待的感觉。一般来说, 粉丝追星是为了追求快乐, 如果有被虐待的感受或感到不快乐就会脱粉, 但有的粉丝却越是被虐待就越是要支持自己的偶像, 所以只要“虐粉”的程度把握得当, 不仅不会造成大量粉丝脱粉, 相反会帮助偶像稳固住已有的粉丝, 让这些粉丝更加忠心。

饭圈一体粉是什么意思,饭圈属性都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2)

五、对策:“饭圈”文化的建设性作用与去污名化

“饭圈”发展至今已然比较成熟, 追星的粉丝们也在“饭圈”文化的条条框框之下不断约束自己, 变得更加理性。除去个别的极端粉丝, 大部分粉丝的行为都并非是对社会有害的消极的越轨行为, 相反, 有的粉丝行为甚至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 倘若还将“饭圈”视为“脑残聚集地”无疑就是一种污名化的行为, 所以笔者认为对“饭圈”和“饭圈”文化的去污名化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对“饭圈”文化四层次结构的分析, 笔者分别从个体维度、群体维度、组织维度和文化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 尊重兴趣, 正向引导。对于大多数粉丝而言, 追星只是一种兴趣, 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 而大多数青少年追星只是为了分担繁忙学习工作中的压力, 并不会把追星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 所以对待追星的青少年个体,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另外, 个体追星有风险, 可能变得“十项全能”, 也可能成为“骂街泼妇”, 因此, 在青少年追星时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充分发挥偶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引导作用, 鼓励青少年在追星过程中习得更多自身本不具备的优秀技能。

第二, 尊重差异, 拒绝跟风。无论追星与否, 我们都需要尊重群体异质性, 非追星人群和追星人群之间具有异质性, 追星群体内部也具有异质性, 我们要看到群体的差异, 也要拒绝盲目跟风。尽管大部分的粉丝群体只有属性之分, 没有优劣之分, 但粉丝群体内部依然存在着积极向上的粉群和消极的粉群, 要引导粉丝们进入“饭圈”时擦亮眼睛, 鼓励其加入积极有益的粉丝群体, 从而避免乌合之众的产生。

第三, 尊重成效, 发挥功能。“饭圈”中各个粉丝社群都具有自己的规则体系和组织结构, 内部的各部门也已经开始履行自身的职责, 我们不能否定各个部门已经取得的成绩, 也不能否认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反要充分发挥各粉丝社群中各部门对社会进步有益的宣传功能和公益功能, 发挥偶像和“饭圈”对青少年的教化功能, 将“饭圈”的积极作用最大化。

第四, 尊重文化, 创新治理。“饭圈”文化作为一种青少年亚文化, 具有极强的文化创造力, 在互联网环境中, 因为其极强的创造力使得其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扩散力, 我们要尊重这种极具生机又富于感染的文化。另外, “饭圈”的规则化、纪律化发展, 追星行为与公益事业的结合均为我国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提供了样板,

饭圈一体粉是什么意思,饭圈属性都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3)

六、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解读“饭圈”文化现象, 有几点结论与探讨。

第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发展, 以追星为核心特征的“饭圈”文化正在网络社会兴起, 甚至会形成未来主流的精神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使得网络社会从概念走向实体, 深刻改变人的生存方式。随着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物质匮乏无虞之后, 人们更重视精神享受, 而公益事业与追星行为无疑都是人类未来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当粉丝们将追星与公益事业结合的时候, 追星不再害人害己, 相反既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饭圈”为社会当下提供一定的正能量贡献, 同时开启未来生活方式。

第二, “饭圈”在个体维度、群体维度、组织维度和文化维度4个维度都具有社会学含义。从个体维度看, 粉丝是“饭圈”的最小基本单位, 个体依据异质性偏好选择喜欢的偶像明星, 进而融入“饭圈”即“入坑”。个体在追星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习得各种技能并展示出不同的特征。从群体维度看, 粉丝被划分为“唯粉”“团粉”“黑粉”“脂粉”“事业粉”等不同类型与特征的子群体。不同类型的粉丝群体各司其职, 构成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生态圈。从组织维度看, 粉丝角色分工、组织形态与运作模式已经比较成熟, 展示出了清晰的“饭圈”规则体系和等级结构。从文化维度看, “饭圈”已经形成内部专属的话语体系与运作规则。在流量时代, 面临着流量资源的争夺, 多表现为不同“饭圈”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为了争夺流量, “饭圈”也会通过特定策略“固粉”。

第三, “饭圈”文化为互联网社会治理提供样板。综合来看, “饭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粉丝们的行为不再盲目, 相反变得组织化、规则化、程序化、纪律化。“饭圈”的外在特征、行为规则、文化元素等已经成熟定型。发展成熟的“饭圈”培育了成熟的“饭圈”文化,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 人们对粉丝和“饭圈”的认知也不再是单纯的不理解, 相反变得多元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粉丝的行为, 尤其是在粉丝们将追星与公益事业结合的时候。作为一群青年人参与的生动的互联网实践, “饭圈”成为网络社会崛起中的典型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 为我国互联网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研究对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