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每年到了农历二月二这天,城乡之间理发店个个爆满,大人小孩都争相剃“龙头”、剪“喜发”,理发师们恨不得多长出一双手来。可是,这天除了理发,你还知道哪些个“道道儿”?
张延伟 | 文
凤九 | 编辑
二月二还有这么多讲究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古代农村的传统节日,叫龙头节,民间传说中是神龙抬头的日子,据说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华民族敬仰的人类始祖、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时、熟悉时令,伏羲氏便命人在宫外单独开辟出一块儿一亩三分大小的田地,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这“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尧、舜等也相继效法。
特别是到了周武王时,朝廷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也给文武百官划定了一份“试验田”,在二月初二这天举行盛大的启动仪式,文武百官都要亲耕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带来举国上下重农乐耕之风日盛。
如今我老家村里仍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年也过完啦,节也过罢啦,盘起脚盘儿去纺花,忽生(然)想起二月二,喜欢哩一下摔个仰八叉!”
这段顺口溜既生动又形象,一位馋嘴傻姑娘企盼二月二早点到来以及对二月二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其实要单单说这姑娘嘴馋也有些冤,因为在那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对长年累月辛苦操劳的人们来说,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略微改善一下生活。
再者对大人们来说,节不节的早已无所谓,这种苦中作乐多是为了孩子。
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吃煎饼炒炒豆儿。”
这天,最不济的人家也要炒两把黄豆或崩一锅玉米粒,另外给孩子烙几张鏊底儿抹油的煎饼。
“二月二的煎饼——闲(咸)磨(馍)”这句歇后语一语双关,既指出了它大小是个节日,吃块带点油腥儿的咸馍就算改善生活,要有其它想头儿,缠磨到最后也是白搭。
好在过惯苦日子的孩子容易满足,对他们来说,能吃到好面或杂面煎饼就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了。
至于为啥要在二月二这天吃炒豆或玉蜀黍花儿,首先跟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
据说当年民间的皇帝不知为何惹怒了天庭,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东海龙王眼见人间生灵涂炭,心中不忍,便私降甘霖解救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