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盛怒之下将龙王压在五行山下受苦,说是只有金豆开花才能重获自由。
次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人无意将玉蜀黍粒掉进火堆,玉蜀黍粒“嘭”地一声炸开,人们不由得心头一亮:“金黄的玉蜀黍粒不就像是金豆吗?”
于是人们纷纷将爆开的玉蜀黍花儿供奉在院子里,齐声叫道:“金豆开花了,龙王自由了!”玉皇大帝只得兑现承诺,放了龙王。
后来这风俗就流传开来,到了农历二月二这天,人们纷纷炒玉蜀黍粒或黄豆等“金豆”庆祝龙王获得自由、造福人间。
然而,对于农村那些刚过门的小媳妇,一提起二月二就有些发愁。
当时农村有规矩:闺女结婚头三年,娘家每到正月二十都要“叫客”,也就是把闺女接回娘家住十来天,到二月二前再送回婆家去。
这一叫一送之间,其实也有许多讲究。那时候女人在婆家原本就没啥地位,要是自家丈夫兄弟多且又排行老末儿的,初来乍到的新媳妇就得地里家里四下奔波、洗衣做饭啥活都干,常受嫂子们欺侮不说,还得不到公婆一个好脸色。
当娘的心疼闺女,就编排出“叫闺女”的习俗,到正月二十把闺女叫回娘家住十来天,倒也算不上享清福,因为随身还带回来几双甚至十几双布鞋底子,都要一针一线纳好,只不过能够在自己亲娘面前说说知心话、撒撒娇,跟婆家吃苦受气的日子相比,简直是太幸福了。
只可惜这种惬意生活也不会太久,因为婆家针锋相对地也有一番说辞:二月二媳妇儿在娘家“吃煎饼死公公,动勺子死婆子”。
这和正月十六(在娘家)“看灯笼死公公”,以及闺女在娘家过了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等俗语类似,都是想法催着自家媳妇回家哩。
所以,她们一过完正月就得乖乖地告别娘家回婆家去。
小时候的二月二让我想念
小时候,每年二月二前两天,母亲就趁空领着我们弟兄仨,冒着料峭的春寒到地里挖野菜。
在母亲的指导下,我牢牢记住了那些隐藏在麦垄间的面条菜、毛妮草、荠荠菜、水扑棱棵,以及地堰、山坡上丛生的翟蒜苗等野菜的名字和形状特征。
回到家,母亲细心地把这些野菜择洗干净、剁碎,掺进和好的稀面糊儿里搅匀,偶尔还会奢侈地打进去一、两个鸡蛋。
接着从油罐里挖出半勺白亮亮的猪油放进平底碗里,再找来一段青萝卜,切出一个平面放进油碗里,然后开始支起鏊子烧火。
烧鏊子的火也大有讲究。
母亲说,摊煎饼最好用麦秸火,火性平和均匀,根据需要一边烧一边往里续麦秸,火候容易掌握,一个人就能应付自如;而其它柴火火头太暴,温度不容易掌控,往往会把煎饼焙糊。
等鏊子烧热了,母亲拿起蘸有猪油的萝卜头儿,迅速往鏊子上均匀地擦一遍,然后从瓷盆里舀一勺面糊儿倒在鏊子上。
面糊儿沾着热鏊子发出“嗤啦”一阵响,母亲麻利地用一根高粱杆平着把面糊儿摊成薄薄的一层,发白的面色搭配绿莹莹的野菜叶儿煞是好看,飘溢的油香加上面条菜、翟蒜苗特有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