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NASA)的数据显示,地球的臭氧层正在缓慢恢复,这一证据表明人类目前的保护臭氧层政策对于地球的未来是有所帮助的。
自从“蒙特利尔议定书”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草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证据来证实这份协议书究竟有没有起作用。它们追踪工业和商业产品中使用的氯氟烃(CFCs)数量,同时测量地球表面的空气浓度,利用飞机、气球和卫星来监测南极和世界各地的平流层臭氧,来确定这一协议书对于相关化学品的合法限制正在阻止臭氧层的消耗。
现在,NASA可以确认,他们看到了改善的迹象。由于工业界已推出对大气破坏较小的替代化学品,氟氯烃和其他臭氧消耗物质的浓度已经明显下降。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也逐步稳定了下来。尽管每年南极臭氧空洞仍有波动,但是和本世纪00年代相比,它的情况已经变得不那么极端。下图显示了2006年9月和2011年9月极地臭氧洞的大小,形状和深度,到2011年,南极臭氧空洞已经有所减轻。
虽然测量结果是喜人的,但是科学家们仍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做——还没能直接在最重要的地方测量氟氯化合物:南极臭氧洞内。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新研究结果表明,南极上空平流层的氯含量正在下降,而且这种情况正伴随着多年的臭氧损失。
这个巧合很重要,因为南极洲上空复杂的反应过程,使得南极洲臭氧空洞的严重程度会因天气而波动很多。平流层温度越高,意味着南极洲上空臭氧损失越少,臭氧空洞也越小。而较冷的平流层温度则会产生更大的臭氧空洞。下图显示了2006和2011年7月至9月期间臭氧损失的程度。红色和橙色的区别少意味着南极冬季的臭氧损失变得更少。
NASA也给出了南极平流层氯化氢(HCl)的的浓度情况,当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分解时,氯化氢在平流层中产生,所以较少的氯化氢意味着较低的氟氯烃含量。在2006年,南极平流层的氯化氢为3ppb(十亿分之3),而2011年则降低到了2.77 ppb。
因此,根据NASA的的分析,南极上空的臭氧损失在2005年到2016年间下降了大约20%,臭氧空洞内的氯化氢(HCl)水平下降了大约9%。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大气中HCl的减少与臭氧损失的年数相吻合。美国宇航局大气化学家斯特拉恩表示,这些证据显示,臭氧空洞正在恢复,臭氧损耗正在下降,这是因为南极平流层中的氯正在下降。
此后,随着各类氟氯烃逐步从大气层中消失,南极臭氧空洞的情况应该会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需要数十年时间。因为氟氯烃的寿命从50年到100年不等,因此它们在大气中能够停留很长时间。NASA对于臭氧空洞恢复的情况表示乐观,认为按照现在的情况,2060年到2080年,南极臭氧层可能将基本恢复,仅留下一个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