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语“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啥意思?为何衣能借而鞋不能借?
文/农夫也疯狂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传统的元宵佳节。过了今天,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农民又要开始准备外出打工了。其实在往年,初三以后很多农民就已经出去了。今年因为肺炎疫情的原因,所以农民不得已一而再的推迟外出打工的行程。老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门在外,如果朋友多,遇到有什么事情了也好有个帮衬。在和朋友打交道的时候,相互借一些东西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农村里,都是熟人社会,遇到谁家里有困难了都会主动帮忙,像借东西这些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老祖宗却流传下来一句老俗语:“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衣能借而鞋子不能借呢?老祖宗传下来的这句话在今天还适用吗?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还是很简单的,说的是如果亲朋好友找你借东西了,比如借米借粮食了,就可以借给他们,但是如果对方向你借柴火,就不要借给他们。如果有人向你借衣服穿,也不要犹豫可以大方借给他们,但是像鞋子这样的东西就不要借给对方了。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我们分开来了解一下。
前半句“借米不借柴”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借粮食给别人,这是救人命的。古人认为借粮食救济别人一下,可以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并且这也是为自己积福,所以一般人都不会拒绝。但是柴火就不一样了,在农村里到处都是杂草、木柴,这些只要自己肯努力,就有取之不尽的柴火。古人说“借米不借柴”就是提醒我们可以救急救穷,但是不能救懒。对于一个懒人,你给予对方再多的帮助,他只会变得越来越懒,并且还可能会恩将仇报。比如古人还有另外一句俗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后半句有些人比较难以理解,认为既然衣服能借,为何却鞋子不可以借给别人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很忌讳把鞋子借给别人穿。这是因为衣服基本上只要体型差不多,就都可以穿的,哪怕是衣服大一些,也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是鞋子就不一样了,不同的人鞋子的尺码是不一样的,很难找到合脚的鞋子。同时衣服是穿在身上,借给别人穿在身上也不会穿坏,借完之后洗一下就可以还给对方。
但是鞋子却不一样了,它是用来走路的,这样给人弄脏弄破了就不好还给对方了。何况鞋子也不值钱,与其找别人借一双,还不如自己买一双。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鞋子是比较私密的东西,何况有些人脚上可能有皮肤病,所以是很忌讳借给别人的。古人这话背后的意思,就是说向别人借东西,不要强人所难,最后可能导致双方都不愉快。
古人所流传下来的这句老俗语,在今天依然是适用的,告诉我们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同时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而向别人寻求帮助,也要尽可能不给对方增加负担和麻烦。其实在农村里关于借东西的说法还是比较多的,有不少的东西是只借不还的,如果主动归还了,还会让东西的主人不高兴。比如蒸馒头用的酵母、药罐子、拐杖和轮椅等,借用之后就是不能主动归还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只借不还的呢?对于俗语“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