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实习生 马一焱
一周之前,美国犹他州一场山地越野赛中,87名跑者在暴风雪里经历的生死营救,让“失温”的话题再次成为跑圈热点。
近日,权威杂志《生理学与行为学》期刊中刊载了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秋冬季节运动时,即便运动强度不高,运动者也很难察觉到自己正在处于“体温持续下降”甚至是“体温过低”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察觉并且预防“失温”的危险?
秋冬季节,失温更难察觉
所谓失温,就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春夏季节,如果跑者在户外遇到突降暴雨或者出汗过多过快,也有可能出现失温的危险。只不过,相比于在温暖的环境里体温骤降,在秋冬寒冷的气温中,体温下降到出现“失温”的情况,并不容易被运动者察觉。
一项刊载于《生理学与行为学》的实验,邀请了11名健康的男性运动者,让他们把部分身体泡进冷水中并同时进行低强度的运动,然后检测他们的血压、摄氧量、心率、皮肤感觉、寒冷感觉和核心体温。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参与者的核心体温下降,处在寒冷环境中的他们并不会在运动中感知到自己身体的明显变化。
世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确认了这项研究并指出——如果户外运动者暴露时间长到足以耗尽身体储存的能量,体温的降低便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扭曲人们的感知,使人更加难以思考。
这也就意味着,在大部分出现失温的情况下,当运动者意识到自己可能处于“危险状态”时,情况都已经相当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