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今江苏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可治国,武能知兵,是宋仁宗时期的著名能臣,“庆历新政”的发起者。
范仲淹
一、直谏遭贬
范仲淹进士出身, 入仕官职众多,因表现出众而升职,却因秉公直言而屡次遭贬。
1028年,因奏请刘太后还政,被贬职。
仁宗亲政后,又因谏言废皇后一事,与宰相政见不和,被贬。
1036年上呈《百官图》,针砭时弊,被指为朋党,又被贬。
1043年,升任参知政事,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由于触动了守旧派的根本利益,受到攻击,被指为朋党,被贬。
虽然屡次被贬,范仲淹依然直言相谏,表明“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直谏
二、庆历新政
1043年,宋仁宗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权责与宰相等同)。针对内忧外患的现状,范仲淹着手进行改革。提出十项改革纲领,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
由于范仲淹的新政改革触及了北宋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了官僚的反对。鉴于对新政的反对声音愈演愈烈,范仲淹请求外放,宋仁宗批准了范仲淹的奏请,罢免了他的参知政事之职。
随着范仲淹的外放,历时一年多的庆历新政宣告失败。
范仲淹
三、抵御外侵
1041年,范仲淹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镇守延安,抵御西夏。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训练边塞军队,以守为攻。
范仲淹帅兵抵御西夏
四、文学成就
范仲淹无论在诗、词、散文上都有很大成就,他主张文章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化思想。
范仲淹的诗歌存世305首,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范仲淹作品有《范文正公文集》。
五、与世长辞
1052年,范仲淹逝于赴任途中,时年六十四岁。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