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含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信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9 12:29:53

公元前602年,今河南鹤壁市浚县(黄河下游地区),爆发一场重大水患。最终使得黄河入海口,从天津往下南移到了河北沧州的黄骅。

《史记·河渠书》:“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公元前168年,黄河再次决堤,人们还是沿着旧河道加筑堤坝高度,想以此堵住奔流而下的水患,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东汉两晋,包括隋唐时期,黄河出现过多次决堤、改道和重大水患事件。公元1034年至公元1048年,短短14年间,黄河就经历过两次大决堤。元明清三朝,黄河也多次“闹脾气”。

原本黄河水自陕晋大峡谷奔流而下,出了龙门县进入临汾、运城。因为黄河泛滥成灾,经常改道。到了清咸丰年间,“铜瓦厢决口”,河南、山东、河北等地40余县,3万多平方千米,受到黄河决堤影响。

此番黄河改道,从河南省兰考县西北部,顺流而下。由此可见,历史上黄河泛滥等原因,原来河东的地方,就会变成河西。

久而久之,古人就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比喻世事无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含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信吗(5)

随着近些年,水利学家与相关部门大力整治黄河。诸如三门峡、青铜峡、八盘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拔地而起,每逢黄河汛期,两岸居民也能高枕无忧,不像从前那样担心会有水患来袭。

1981年,河南省开封市龙亭东湖抽水清淤。工作人员在现场发现湖底居然隐藏着一座明代周王府。开封市文物局立即派出考古工作队,进入现场发掘。

经过为期两年紧张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发现龙亭东湖底,不仅藏着明代周王府遗址,还有北宋皇宫、魏大梁城、唐燕州城、北宋东京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等6座古代城池遗址。

之所以会和同学们说起这件事,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历来黄河决堤泛滥,无数城池州府曾被淹没摧毁。

赵匡胤为何会定都开封汴梁?就是看中了开封城水路运输方便的先天条件。但是,按照古代的生产与科技力量,实在很难解决黄河泛滥的诸多难题,导致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居民常常苦不堪言。水患来袭时,稍有不慎,便会家破人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含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信吗(6)

最后再来和大家聊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东”、“河西”指的是哪里?

黄河大改道之前,河东,指的是位于黄河以东的山西晋西南一带(今山西省临汾和运城两个市)。唐代以后,黄河经过数次改道,河东也用来泛指山西全境。

河东与河西,不是说在河的东边和西边,也不是指某个固定区域,而是指河的南北岸。春秋与战国时期,河东指的是黄河以西,河西指的是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但经过黄河数次决堤改道,沿途地理环境复杂,河东、河西所处地域并不固定。

因此,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因为黄河改道,一下被挪到了黄河西岸,大家便传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这句俗语。

总的来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中的“河”指的是黄河,“河东”、“河西”,也并不泛指固定的区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真实含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信吗(7)

古人借用黄河经常泛滥、改道等天灾,比喻世事无常。因为每逢黄河水患,无数百姓便会家破人亡。卖儿卖女,随处可见。

冯小刚指导的电影《1942》,河南出现饥荒,灾民大规模前往关中逃荒,主要原因也是黄河决口。因为往北要过河,往东是黄泛区,只能沿着河往西跑。

劳动人民上靠天,下靠地,赖以生存的房屋田地被河水冲垮,当朝执政者更是碌碌无为。于是才以自嘲的口吻,说出这么一句话。

一方面来为自己打气,面对滔天洪水能顺利逃出已实属不易,只要人活着,将来何愁没饭吃。

另一方面,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么一句话,讥讽当权者尸位素餐,暗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