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时候说,“我希望我少喜欢你一点”。
因为诚恳,所以生动。
因为始终有笼罩在故事中那层世俗的禁忌、带着现实鸡毛蒜皮与些许不堪的包养、约炮、婚姻。
不避讳夹杂着爱的性,与夹杂着性的爱。
最后的遗憾,才能以数量级地轰炸观众的心。
蓝宇这个形象也成为一个从时代与人性最粗糙的灰色地带中淬出的爱情理想。
《北京故事》原著的最后,陈捍东这么看待他与蓝宇的爱:
他唯一做了件不该做的事: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有了一段在人世间被看作荒谬、无耻、堕落的感情,可这份感情是纯洁的、无辜的、永恒的。
最初的耽改,小众,边缘,但真挚、细腻。
它的整体制作是精益求精的,是传闻中故事原型、导演作为同性群体与小说本身的女性审美的一次有效合作,且具有更深远的影史地位与大众效应。
和那个年头,潜伏于地下的无数边缘私语,《东宫西宫》《春风沉醉的夜晚》……形成一道真实的共振。
02
犯禁
与早期同性题材改编走小众、大导、文艺地下电影的路线不同,进入2015年的耽美文化,已经诞生了许多知名作者与经典ip。
从早期的风弄、蓝淋、天籁纸鸢、大风刮过、非天夜翔、尼罗,到名声最盛的水千丞、Priest、淮上、墨香铜臭。
纵横在晋江文学论坛纯爱(以前叫“耽美”)版块的知名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粉圈群体,同人作品和广播剧也层出不穷。
将这些作品投入真人影视制作,引起小范围轰动的,还是,柴鸡蛋。
2016年,柴鸡蛋用自己小说《你丫上瘾了》改编的网剧《上瘾》,是耽美文化商业化早期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其中自然也充满了,青春期的荷尔蒙。
剧集中那些擦边情节还是其次,花絮更显柴鸡蛋的营销功力,她“导演”了一系列真人演员劲爆的互相试探的花絮内容,深谙同人女的脑补嗨点。
那些床戏的“虎狼之词”和舌吻片段,真正引爆了对这部剧的讨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