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条的功效和禁忌,吃薯条有好处和坏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9 18:15:00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罗晓(苏州音昱水中天养生中心营养师/悉尼大学营养学硕士,《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文章来源:初夏之函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我偶尔会带着孩子去吃K记和M记的薯条,因为他真的很喜欢,我也会非常无负担地享受这种进食与交流的过程。作为食品工程师和营养师,也会经常有人问:这种垃圾食品你也让儿子吃?同时还顺带质疑我手中那杯闪着光的红茶拿铁加仙草,营养师还喝奶茶?还有甚者再质疑三连--记得你不前两天还去吃了烤串?那我就喝完这杯奶茶,慢慢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吧。

首先请不要忘记食物的存在还有个属性就是开心

1. 身体:

传统意义的营养学和烹饪所关注的点--味觉的刺激和对身体带来的作用。从这方面来看,这类「垃圾食品」可以说确实不值得选择,因为它们味觉刺激非常过分(高度加工食品),让你有吃了还想再吃的不自然的举动;而从营养来看就更加缺乏意义,因为很多食品热量与营养素严重不匹配,甚至还有空热量食品。

但是我一直相信「存在即合理」这个字面(无论你如何解读),因此这些令人非常愉悦的「垃圾食品」并不是无缘无故被发明出来,因为我们的确需要它们给我们带来一部分无与伦比的快乐,但是并不是纵欲。

这个命题,无论你觉得它合乎的是道理,还是理性,存在的东西就是我们要去修行的东西,无论是从理性的角度还是道的角度这句话都是通顺的;所以这句话大家觉得表达的东西可能不一样,但是对于我的理解就是--生活给你的所有东西都是有原因的(无论理性还是灵性的原因,比如汽车是出于理性,而宗教是出于灵性),而你只需要去修「合一」,也就是问心无愧的应对法,比如怎么面对美食的诱惑,怎么面对金钱与压力,怎么面对亲密关系中的难题。

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仅仅只占一小部分,它远不及「睡眠」 「情绪」 「压力处理」 「意识对身体的调节(对自己基因的了解与把控)」 「环境污染」来得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人经常健身,又吃的特别节制,但是还是早早得了癌症去世”而某某人“抽烟喝酒又熬夜,但是还是活了80多岁”。

这个在西方流行病学或许会用「个例」来解释(请准确理解我引用个例的目的,不是以偏概全而是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每个人修行路线也迥异)。而实际上这些所谓个例就告诉你:健康绝对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审查结果(因变量),而自变量实在太多,而营养真的仅仅占到1/6左右而已,为了健康强压一切其他因素而一味在意营养因素,从来都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薯条的功效和禁忌,吃薯条有好处和坏处(1)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有的食物产生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你开心,非要用营养去贬低它们其实错的在于你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这些食物。而过度吃它们错的依然在你,「过犹不及」并不是一句cliche

2. 心情:

这是心理学层面关注的点。小孩子的快乐非常简单也很脆弱,你不需要通过纵容他的*和要求来满足它,但是你又不能用纯理性去统治它;你是需要「爱与规则」,「平等与自由」这几个要素去对待孩子这个生而完美的小生命:我可以带你吃你想吃的任何东西因为你是值得获得这种喜悦与自由,但是我需要立规矩--告诉你吃的频率和数量以及能够吃的时机,因为我希望你拥有健康和平衡的胃口。

而同样,既然你需要遵守规则,而处于平等的心理,我们大人也需要遵守这个界限。你千万不能一边限制他们吃「垃圾食品」,而自己转身和同时大吃啤酒炸鸡,烧烤甜品却搪塞说“小孩子不能吃”,其实你传达的意思就是--「不能吃仅仅是政治正确,而我这样放纵吃才是人之常情」,小孩子接受了这个信息就非常容易觉得薯条等「放纵性」食品有种「偷欢」的额外刺激感,反而会让他们更想吃,这就是所谓的叛逆,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不平等与不自由,因此刻意去挑战规则与忽视爱。

膳食指南如同中学生的班长管纪律,ta只会管你说小话,玩手机,传纸条,睡觉。ta不会管你是不是抑郁了,是不是明白读书的意义,是不是懂得自己的潜力在读书还是在艺术,是不是懂得与父母用爱相处,是不是每天睡眠足够好,学习或者思考效率高,能处理好同学老师和恋爱的各种关系。所以发展的好坏并不是看谁最听班长话;因此也不要指望死心眼照着膳食指南吃,就能吃出个身心健全拥有光明未来的好孩子。

3. 灵:

这就是灵修的学说,也就是深层意识与表意识的「合一」,在此不展开。但是简单一句话,越是高度「合一」的人越能感受内在的爱,平和,喜悦乃至开悟(enlightment),于是越能「知行合一」而不是嘴上说着一套「吃了不健康」,行动上做着「没办法,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事后心里却想着「哎呀吃了垃圾食品好内疚,一赌气我晚饭不吃了」这种从头到尾都是矛盾而负面的情绪,最后导致了饮食更多的紊乱。

薯条的功效和禁忌,吃薯条有好处和坏处(2)

深层的健康并不是health能囊括,而是需要到wellness的层面--包括身心灵合一三个部分,身体就是我们物质的部分,心其实是大脑的活动与表意识--理性,而灵就是很多理科生觉得玄乎扯淡但实际上你最无法驾驭的一切深层情绪和感动的源头。

只有当你意识能觉醒,开始控制你的心情和身体,你自然会找到与食品正确的关系,去理解食品对你所有的好处和坏处,然后完美享受食物的愉悦的同时还能做到整体饮食的平衡。因为你始终知道你吃的理由--开心,吃的量--开心总是点到即止,过犹不及,吃的后果--热量偏高,我稍微调整就好比如晚上多吃点蔬菜少吃口米饭之类的。

所以你全程没有纠结,也没有负面情绪,因此你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可控的。由此其实可以看出--过度节食,暴食,过度嗜甜乃至催吐都是源于「知行不合一」,所以才会造成身体不受控制的结果。

所以我的整个过程会是嘴上说着「偶尔吃真的很开心」,行动是在「恰当的时机带着他一起享受这个快乐,而孩子也自然会吃饱就停下来」,而意识上坚信「我知道吃这些食品的全部后果,我愿意为了它的好处接受它的负面作用,并通过调节饮食来平衡回来」最后顺利完成带着他吃薯条的整个过程,孩子并不会因此而不吃正餐,也不会因一包薯条而发胖,我也丝毫不会因此而内疚--因为我们做的都是知行合一的事,薯条对于他来说就是偶尔可以吃的零食而不是正常的饭菜,更不是什么神秘「小孩不能吃的禁忌」。

当你能明白人生结局是场复杂函数的运算结果,你就不会把饮食和营养这个单一的因变量去放大到成为健康的唯一调控因素这么拧巴了。

那我想减肥该怎么办?还是放开吃吃吃?

有人觉得我这个文章是他们减肥的绊脚石(逗B本质暴露),如果这些话真的是你减肥的障碍,其实是你反思你价值排序的好时机,你潜意识大概率没有把减肥放在第一位,但是思想和身体却被减肥大潮和健康饮食推着走罢了。

所以你的「为难」和「障碍」皆因你自己把口腹之欲排序在了「健康和美体」之上,所以你觉得要牺牲过度的食欲去减肥是困难的。等你有天真的觉得健康和美体更重要,你自然会觉得适当的放纵才是最舒服的。所以不要急,不是你做不到,只是时候未到。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2020.9.29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