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àmiáozhùzhǎng
26.揠 苗 助 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③:“今日病矣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⑦。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⑧;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⑨,而又害之。
(课文根据《孟子·公孙丑上》改写。二下p58)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归:回家。
③谓:对,告诉。其人:他家里的人。
④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⑤趋:快步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⑦寡:少。
⑧耘苗:给苗锄草。
⑨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说说意思】
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不长高,就去拔高了禾苗的人,十分疲劳地回到家里,对他家里的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跑到田里查看禾苗,禾苗都已经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是很少的。以为养护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为了帮助禾苗生长,而去拔高禾苗生长,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害了禾苗。
【诵读点拨】
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会受到惩罚。
【拓展阅读】
小港渡者①
庚寅冬②,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③。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⑤。趋行及半,小奚仆⑥,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⑦。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⑧。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⑨,其犹是也夫!
[注释]
①作者为清代文学家周容。周容(1619-1679年),字茂三,浙江鄞县人。明亡后不仕清朝,剃发为僧,周游天下。
②庚寅:顺治七年(1650年)。
③小奚:童仆。木简:这里指木板。
④阖:合、关,关闭。
⑤愠(yùn):含怒、生气。
⑥扑:跌倒。
⑦牡:门闩,锁簧。下:上锁。
⑧爽然:若有所思的样子。近道:有些道理。道,道理
⑨其:大概。
[说说意思]
顺治七年冬,我从河岸一小码头上岸,吩咐小书僮背上用夹板捆扎好的一叠书相随,要去蛟州城。这时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薄雾晚烟缠绕于树枝梢头,远望县城,大约有二里路程。于是顺便向摆渡船工问道:“到城南门,现在赶路,还来得及进城吗?”那位摆渡者仔细打量小书僮,回答说:“如果稳步慢走,还能进得城,要是急忙赶路,城门则已关闭。”我听了不觉动气,认为他的话是戏弄人。我们二人于是脚步匆匆、奋力奔走,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待到将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锁。此时,一种茫然若失之感袭上心头,我忽然觉得先前摆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于求成、鲁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败,最终大都类似我这种日暮途穷而无所归宿的结局。
[谈谈理解]
古人说:“欲速则不达。”凡事操之过急,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背背练练]
欲( )则不达。(《论语·子路》)
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