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任期,当今世界经济正日益全球化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一)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1、基本国情: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新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增强,生产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结构性矛盾和粗放性增长方式不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了,但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不足等等
二、深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16大以来实践经验
: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体现为17大的“十个集合”→(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结合(3)人民首创精神和党的领导结合(4)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结合等
三、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难点)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6~18大中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出来的;从04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时候开始 逐步去完善出现形成的。
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意义,明确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志着科学发展观蓬勃发展(进一步发展)
2007年,党的17大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做了全面阐述,标志着成熟,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概念。
17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8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基点)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人”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各个社会各阶层的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是根,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发展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6、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7、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
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4、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4个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要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建)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且延续了和发展。
知识点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不仅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是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指导发展的理论,而是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是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