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苏州人,后在中原为官,他用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既道出塞下与内地环境的不同,也交代了时间和地点,那恶劣的环境让大雁都毫无留恋的匆匆离去。大雁南去,马鸣风萧,号角连天,长烟落日,孤城紧闭,气氛如此肃*,环境如此艰苦。而在这万里之外戍边的将士呢?那一杯浊酒怎能解掉万里乡愁呢?在这“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夜晚,谁能睡着呢?满头白发的将军,满眼泪水的征夫,他们都在思乡啊!而“燕然未勒”,他们是不能回去的。
这是宋词中的第一首边塞词,也是宋词中最早的豪放词,对后来苏轼扩大词的表现领域,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渔家傲·秋思》和《苏幕遮·怀旧》被多年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寒,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寒夜寂静,落叶飘零,月华如练,泪深于酒。全篇写“思”,却却全篇未见“思”字,很是精妙。情中有景,景中蕴情,字字句句洋溢着词人的缕缕愁思,反复吟诵,荡气回肠,极有感染力,许昂霄评其“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全篇都是口语,笔调诙谐幽默,看似宣扬无为、及时行乐,其实是词人因改革受挫的苦闷心理反映,为词中之别调。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庆历六年,即公元1046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营建了百花洲,本词即为应制之作。虽为应制之作,却写的文采飞扬,尽显旷达的思想,尽显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