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关于乾隆帝的这首《飞雪》诗,还有人说是抄袭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原名郑燮)的《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乾隆帝的《飞雪》与郑板桥的《咏雪》何其相似乃尔,除了数法不同,与花色不同,从构思到意志、从平凡到出彩,其套路是一模一样的。这两首诗到底是否为抄袭之作,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郑板桥的这首《咏雪》诗,也是有故事的。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外出访友,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郑板桥的这首《咏雪》,运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那群读书人才不得不对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年汉子另眼相看了。
郑板桥年长乾隆帝18岁,乾隆帝两岁时,郑板桥就考取了秀才,但直到40岁时才在南京乡试中了举人,乾隆元年参加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成为天子门生。
从时间上看,郑板桥的《咏雪》要早于乾隆的《飞雪》诗,如果真要说有人抄袭的话,嫌疑最大的,只能是乾隆帝了。虽然有此嫌疑,乾隆帝的《飞雪》仍是有独到魅力的,所以,才被选入了小学课本的。
纪昀的巧对:信手拈来的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