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改分餐制面临的难度,分餐制的看法和建议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0:54:19

来源:本溪日报-本溪网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文化文明的表现。疫情期间,为打好舌尖上的保卫战,餐饮分餐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据了解,我市相继复工的企事业单位均推出工作餐分餐制。部分餐饮业也为防止病从口入,积极筹备“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分餐自取”等分餐制经营模式。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人类早在4000多年前就实行分餐制。可以说分餐制不仅是一种餐饮形式,更是从古时沿袭下来的饮食文化,体现炎黄子孙应有的文明礼度。

然而分餐制,这种文明的用餐形式,疫情之后还能不能长期流行下去?分餐制的普及到底难在哪?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企事业单位推出分餐制 工作人员感到安心暖心

餐盒中盛着米饭和花卷两样主食,还有鱼段、豆腐干和菜花等三四种副食,就餐地点也由食堂改为个人的办公室,大家分批次到食堂取餐后,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用餐。这是3月13日中午,记者在我市某单位看到的就餐场景。记者了解到,这种就餐方式安全、卫生,大大减少以往合餐带来的感染隐患,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备受大家欢迎。

当日中午,记者在我市另一家单位食堂也看到文明就餐的场面,该食堂已将原有的大圆桌台撤去,改为仅供单人食用的小桌,且桌与桌前后左右间距保持在1﹒5米,前来就餐的工作人员有序取走事先分配好的套餐,再到座位上独自用餐。该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连日来食堂一直实行分餐制,员工分批次就餐,每次就餐的人数仅是过去就餐人数的三分之一,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员聚集。“分餐位上”的就餐模式保障员工们的饮食健康、安全,让大家能够安心就餐,放心工作。

我市某单位工作人员小李告诉记者,自从上班以来,单位午间工作餐就实行了分餐制,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分散、错峰式就餐,避免了人群聚集,这种就餐方式干净卫生安全,大家都非常放心。

餐饮业筹备新就餐模式 经营者担心分餐制再次淡出舞台

疫情之后,我市餐饮业在经营模式上是否会重新洗牌,推出新的经营和就餐形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连日来,我市各餐饮企业为保障消费者用餐安全,积极筹备更安全、卫生的餐饮模式,其中分餐制是首选,餐品品种更加丰富,餐具的提供上也兼顾个性化、卫生化和独立性。

“疫情之后酒店开业,我们肯定会在经营环境和就餐模式上重新调整。比如餐位的调整,原有的大餐台每桌可容纳10人同时就餐,我们会改为5人,减少就餐人数,拉大就餐者间距。我们还会继续在餐桌上放置公勺、公筷,号召消费者文明用餐。另外,我们还推出分餐制,在菜品选择上进行合理搭配,一人一套餐,分到餐位上等。引导消费者进行更安全、卫生的饮食模式。”我市某酒店餐饮部经理任婉告诉记者。

3月14日中午,东明地区某小型饭店门口,两位外卖人员正在门前等餐。疫情期间,饭店不开展堂食服务,只接受外卖点餐服务。记者了解到,与以往的外卖打包方式不同,饭店推出的生打包菜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一位刘姓外卖小哥告诉记者,以前饭店外卖餐品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的,而现在部分饭店推出的外送餐食种类很多,不仅有加工成品的,还有生品,消费者买完后按照店家提供的加热流程进行加热,即可享受到与饭店专业厨师基本一样的口味。

“此次疫情对餐饮业营收影响不小,很多餐饮业都面临资金链断裂问题,也对以后重新正式开张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位有10余年餐饮经营经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表示,饮食与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市民在餐饮方面的消费需求仍然很高,有持续增长的可能,长期来看,餐饮业态的发展仍具有极大潜力。疫情期间,消费者对饮食营养健康安全方面要求会更高,比如说分餐制,他们也会相应地推出分餐制。但是疫情过后,分餐制会不会还向以往那样,最终还是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被大家所关注?

分餐制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部分市民认为分餐太麻烦

尽管很多人都希望得到安全有序的就餐环境和就餐模式,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分餐制这种餐饮模式在普通家庭内部并未实行开来。

作为分餐制的支持者,今年35岁的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口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已经8年了,在疫情期间一直主张家里实行分餐制,比如家庭成员有自己固定的餐具,炒几样菜平均分到固定的餐具中,自己吃自己的那份。但是老人却觉得这样分着吃太麻烦,一家人身体健康与否大家都知晓,而分开吃饭不仅麻烦,还显得不热闹、矫情、生分。老人不同意分餐,但是家里吃饭也多少讲究些吧!宋女士提出在餐桌上摆放公勺、公筷。但是这样也被家人视同麻烦、多余,公勺、公筷形同摆设。

在我市文化部门工作的小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疫情严重之时,她主张在家里推出分餐制,也坚持了两天。但是她发现一个问题,家里人吃完饭后清洗餐具过程中,又习惯性地把所有人的餐具放到一块混洗,用水池里一池水洗所有人的餐具,这样分了就等于白分,没分。

其实家庭中更应该推广分餐制,尤其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很多年长的人习惯为孙辈喂食、夹菜。还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在自己的家中就餐可以随便些,就餐时喜欢使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中翻菜搅动,挑拣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这样做家庭成员一旦有人携带病毒,很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记者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分餐制在大部分年轻人居多的家庭中推广和普及起来较为容易。而在老龄化家庭中,分餐制遭到部分中老年人的抵制和排斥。部分人甚至认为分餐制是一种贵族式的饮食模式,不适用于普通大众家庭。

分餐制频频遭遇瓶颈长期“分餐”仍有难度

尽管大家知道多人合餐容易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知道分餐能有效地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提升用餐的安全性。但是分餐制要想长久地推广和普及仍旧会遭遇瓶颈。记者采访过程中,部分餐饮企业负责人认为,分餐制长期实行非常有难度。

我市某大型餐饮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很多市民呼吁餐饮业在疫情之后推出更文明健康的饮食方式,自己的企业也在积极推出分餐制这样的就餐形式,为打造健康安全的餐饮模式做足了准备工作。但是分餐制要想长久实行起来难度不小。

首先就是人们思想观念上仍旧热衷于合食。饕餮盛宴,亲朋好友围桌而座,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好不热闹。其实长久以来,国人吃饭不仅是吃饭,而是吃个热闹和欢快。吃的是一种以“和”为贵的氛围,大家围席而座也体现出一种亲密浓厚的情谊。合餐是一种沿袭下来的餐饮方式,已成习惯,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另外,分餐制成本投入过高,以往可能一名服务人员同时服务两张餐台。而分餐,对服务人员数量要求更多,需要多位服务人员同时上岗,共同为每名食客配餐、服务,这样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分餐对餐具的数量要求更多、更精,这些都会无形间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分餐制的长期实行还有其他诸多不利因素,比如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还包括色、香、味俱全,比如一条大鱼盛入餐盘中,再由厨师进行造型设计,看起来很美观。但是如果实行分餐,就很难保证菜品的艺术性。分餐,意味着要把各类整份食物均分成小份,也会使食物凉得更快,影响口感。

“分餐制好是好,但是成为日常仍然有很多难题待解。一种餐饮概念的推出,最初都会遇到坎坷,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把最利于全民健康的饮食文化采用最正确的手段进行推广,这才是最重要的。”市民梁先生如是说。

他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饮食方式也应该有所精进。不利于大家健康的饮食模式可以摒弃,健康的餐饮方式可以引进和普及。普通家庭可以选择最有利于家庭成员健康的居家饮食方式,餐饮业在今后的就餐模式上也可以进行变革,既满足大家传统餐饮习俗,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实行更为文明的就餐方式,比如实行半分半合制,能分餐的分餐,不便于分餐的、像鱼、鸡之类的菜品,大家可以利用公筷、公勺取之。

相关链接

4000多年前古人分餐取食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最早的分餐制源于4000多年前,当时人们物资生活匮乏,封建习俗与制度也融入到一饮一食之中,餐具的数量、材质、种类都与社会等级制有关。“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以明养老也。”可见当时皇帝在用餐时,餐具数量和食物种类是最多的,而普通百姓每餐只能分到很少的餐具和食物。

在民间实行的分餐制其实也融入诸多儒家思想精髓,儒家推崇的文明礼仪,比如大家庭中长辈优先就餐,晚辈随后用餐等。就餐只吃自己的份,不能剩余。同时要求就餐者“食不言,寝不语”等。

大家都知道成语“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典故讲的是东汉时期文人梁鸿的妻子孟光举着托盘到眉毛齐平的地方,伺候自己的丈夫用餐,也跟分餐制有关。

时代延续更迭,古人的分餐制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我们祖先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合餐?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合食是从唐朝开始的,当时椅子从西域传入,高足家具的出现,也开启了先人们餐饮文化的新方式,既大家坐在椅子上,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由分餐制变为合餐制,一直沿袭至今。

直到2003年,非典时期,病毒肆虐,为了防止病从口入,分餐制再次被提倡和推广,很多省市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分餐制,要求餐饮企业和家庭内部实行分餐制,但是疫情过后,这种就餐方式再次淡出公众视野。

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了严防病毒,有关部门再次提倡市民饮食实行分餐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