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如意 实习生 郭萌檬
“爸妈把你养这么大,就是为了让你关起门来过灯红酒绿的生活?”“活久见,家里养条狗也比你懂事”……最近,来自临沂的晓玲(化名)因为在社交媒体晒了自己假期和朋友出去游玩的照片,突然遭到一群“不明真相”网友的集中攻击。如果不是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并且有专业心理医生在旁指导,晓玲坦言自己很难挨过“键盘侠”的语言暴力。
近年来,随着网络与智能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在各社交平台“秀”出来。然而,伴随着网络世界的身份隐匿特征,也有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多或少遭遇过网络暴力。
记者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键盘侠”不分缘由地任意评论,给他人带来不愉悦的内心感受,往往是因为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倘若不慎遭遇网络水军的语言暴力,务必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切勿被负面语言与情绪牵着走。
一语伤人,千刀搅腹
具有攻击倾向人群更易施暴
“晒照片的本意,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晓玲疑惑地说,“但是我搞不懂,为什么会有网友想当然地认为,我是一个撇开父母不管,只顾自己享受生活甚至还啃老的不肖女儿。”医生表示,网络世界的“键盘侠”们,相当比例的人群具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与网络施暴行为的发生或者恶化有关,如攻击倾向、多动性或冲动性问题,以及酒精、药物等滥用问题。此外,一些具有特定人格特征的人,如施虐狂、自恋人格者等,也比较容易成为网络暴力施暴者。
不过,并非每一个网络暴力的施暴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一些曾遭受过网络暴力,或者与朋友相处过程中发生冲突,抑或分手后的情侣,都有可能为了发泄内心不满,或者受报复欲、嫉妒心驱动,从而成为网络施暴者。还有一些施暴者,他们的动机可能只是无聊或想要尝试新的人格角色,也有的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感到孤独或被孤立,出于寻找心灵寄托的目的,从而成为众多 “水军”中的一员。
语言暴力危害不逊拳脚
倘若遭遇可尝试“冷处理”
“看到‘键盘侠’们不负责任的言论,我的第一反应是下场‘硬刚’,靠事实和道理说服更多网友站在我这一边。”晓玲坦言,倘若能够再来一次,她一定不会选择直面回击网络水军,而是默默存好照片,删除社交媒体动态,就当一切从未发生。“我每回击一句,下面就会延伸出好多条反驳的观点,以我一人之力,很难与近百名网友直接对线,时间、思路完全不在状态。”
医生表示,倘若不幸遭遇网络暴力,当事人要做好心理调适,可以选择漠视网友评论,不要对施暴者做出任何回应,同时劝解自己,“我们不应该为网络暴力负责,更不应该因为此事被指责,发生网络暴力事件不是我们的错”。此外,若难以主动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解脱,可以强制自己增加现实世界的社会活动,如主动增加社交,参与朋友聚会,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