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键盘侠围攻怎么办,如果被键盘侠怼了要怎么办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4:51:07

留学生回答整理

马嘉翌老师回应

是否亲身遭遇到被歧视的情况,以及是否有朋友遭遇到歧视,这些经历程度的不同,带给留学生对于“歧视威胁”的心理感受也不同。

有亲身经历或者身边亲近之人经历过被歧视的同学,会对“遭到歧视”有更强的焦虑和恐惧,也更有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这些焦虑、恐惧和愤怒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变得畏缩,甚至主动将自己与可能出现歧视冲突的人群隔离。

目前的疫情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保持隔离是有利于保证安全的。但大家还是要时刻对上面提到的那些负面情绪保持觉察,避免自己因为这些情绪的影响而习惯于“自我区隔”,从而失去与华人以外的群体接触的兴趣和勇气。

我们要建立“对自己情绪负责”的认识和意识,就是要从识别自己行为和状态背后的情绪,并找到情绪产生的原因开始。

至于同学们回答中提到的“国内键盘侠的指责和责备”,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黑羊效应”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黑羊效应”通常用来指群体成员评价同群体中不受欢迎的成员的倾向,即:同群体成员对群体中不受欢迎的个体的攻击更甚于群体外成员的同类攻击。

尤其是当一个群体处在巨大的群体压力和群体张力中时(例如:此次疫情中国和世界面临的舆论和污名化压力),群体内成员就更需要去找到一个宣泄口(例如:更严厉地指责群体内的“黑羊”),以避免群体崩溃。

通过对这个理论的理解,让我们先从认知上去理解国内指责声音出现的原因。然后,就要再次强调我们在面对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时候的原则了,那就是:“对自己情绪负责”。

在面对他人丢向我们的负面情绪时,也要清晰地告诉自己:“这是他们自己的情绪,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

Q3

导致疫情时期族歧视的原因是什么?

被键盘侠围攻怎么办,如果被键盘侠怼了要怎么办(5)

留学生回答整理

马嘉翌老师回应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的答案都很厉害,涉及到了大家在政治、社会、舆论等多个角度的思考和理解。不过在这里,我们更多地想回到个人的角度,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和大家探讨。

有位同学提到的观点是很正确的,就是:“歧视不只是疫情期间才有,它一直都存在”。确实,偏见与歧视可说是无处不在的。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一方面是习惯了接收一些不影响生活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也是习惯于无意识地作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偏见和歧视行为。但是,这种习惯并不是好习惯。如果不去练习觉察和超越,很可能会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带来麻烦。

我们首先来谈一谈“认知偏见”人类理性的局限。

认知偏见(或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因为知觉的过程和特点都比较复杂,所以人类知觉的过程就更容易出现偏差。

认知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Stanovich K)也提出,我们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即:人类大脑多数时候都默认启动低功耗、低强度的自动化直觉运作方式;而非“理性、逻辑、且能够增进理性知识”的复杂运作方式。这正是因为进化使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基本遵循的原则是“不该动不动,该动也不动,能不动就不动”。

正是这种“认知吝啬鬼”的偏好,让我们很难规避认知偏的出现,从而使得我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很难保持理性思考与判断,也使得我们更容易对他人或其他群体产生无意识的、断章取义的偏见。

除了“认知偏见”这种进化而来的先天局限,社会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观点和态度产生着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是人们对某类人群及成员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根据群体中成员的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共同点,人们容易形成关于该群体笼统而模糊的印象,并默认为该群体中每一位成员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和认知偏见的先天性不同,刻板印象虽然也会受到知觉误差的影响,但它也是环境和社会化的结果。

“处女座都是强迫症” “女生就应该温柔贤惠”等等,这些基于星座、性别、地域、职业、喜好特点等的绝对概括化定义,都是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刻板印象表达,而且,大都来自于外界给予和灌输给我们的信息。

如果没有充分的自我觉察和分析,我们甚至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在通过刻板印象来认识一个人,更不要说去克服它。但也有很多时候,虽然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对某个群体有着不合理的刻板印象,却因为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主流观点压力而选择顺从和沉默。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种族偏见和歧视的概念。这个概念比偏见和歧视更复杂、更综合。就像同学们在回答中提到的那诸多纬度一样。我在这里,依然只是更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抛砖引玉地理清一些概念,分享一些观点。

首先是对种族概念的认知,一部分当然是生物层面的人种差异,有着肤色、发色、瞳孔色等等身体表现的差异,也由此而衍生了基因优劣之争的种族偏见和歧视(如: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但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种间的基因优劣逐渐被证明站不住脚,种族的划分和定义也就附加了更多“种族文化”和“种族性格”的视角。某个种族生性懒惰、暴力;另一个种族胆小懦弱、不善于表达……如此这般的文化优劣判断促成了新的种族偏见和歧视观点,而这种偏见和歧视却并没有摆脱生物特征的烙印。

没人喜欢因为自己属于某个种族或群体而被偏见和被歧视,但也没人能完全脱离自己所在的种族和群体而独立存在。

我们都需要有群体和种族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就像是一个实实在在支撑着我们的平台,它是我们因人际互动而感到幸福的起因;也是我们向外延伸自我边界,获得自我认知的“持续性”和“持久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成为群体的一部分,也需要对自己所在的群体产生认同。因此,认同群体的过程让我们产生归属感,从而对自己所在的群体有更高的偏爱;但同时,这个认同的过程也催生着我们对其他外部群体差异的偏见和歧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能找到更高层次的“共同内群体”可以有效减少和超越种族认知偏见(例如:认同世界公民,而非仅仅是华夏民族)。这也许在提醒我们,除了中国人、亚洲人、黄种人的标签外,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一员,也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美好的一份责任吧。

Q4

作为一个滞留在外的留学生

疫情发生最担心的事是什么?

被键盘侠围攻怎么办,如果被键盘侠怼了要怎么办(6)

留学生回答整理

马嘉翌老师回应

真的遇到种族歧视的情况,保护自己的安全是绝对第一最重要的。这点同学们也提到了,要“尽量不起肢体冲突”,要在“保证安全和理智的前提下维护尊严”。可见大家对都是能够理性地思考和面对冲突的。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也要保护自己的情绪状态。首先要知道,遇到这种歧视,有难过、不开心、不爽、愤怒的情绪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要让自己被这些情绪控制和影响了行为,也不要一味地压抑这些情绪。

给自己找一个“情绪出口”的方式,可以是运动、唱歌、绘画、阅读,甚至是写一篇相关的小故事等等,让那些负面的情绪可以通过温和地方式得以疏解。

当然,也希望同学们在了解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偏见和歧视之后,能够先从自己的角度去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偏见与歧视,也去反思、提醒和警示自己保持谦卑,警惕过度自信;督促自己要通过时刻觉察、可以练习、建立框架思维等方式来超越那些习惯性的偏见思维方式。

当识别出自己的存在的刻板印象时,也要有勇气去面对,有开放的心态去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而当这与社会主流观点相悖的时候,及时不能勇敢地表达,也要勇敢地直面自己、接纳差异、寻求内外平衡。

我们大可不必去浪费时间和精力苛责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应该更多地让自己勇敢而理性地处理内心的挣扎矛盾。

100年前,哲学家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100年后的今天,作为心怀大志想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也努力去抵抗住时代洪流的诱惑和影响,保持理性的独立思考吧。

以下未展开的相关心理学理论,欢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们查阅了解:

参考文献:

被键盘侠围攻怎么办,如果被键盘侠怼了要怎么办(7)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