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恺演过的影视剧,郑恺演全部电视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11:44:13

《繁花》播出后,郑恺重回黄河路打卡。图源微博@郑恺

4

我大学毕业前后,确实是一个有野心的阶段,一门心思想走出一条路,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短视频,想出人头地就只能一个镜一个镜去试,一个戏一个戏拍,我也只能拍广告,广告周期比较短,能兼顾学业。拍戏一进组,学校可能就不要我了。我不可能为了挣钱学都不上,我还是比较珍惜我的学业。

大学毕业,我就去了北京。从小在一个城市待的时间太长了,我就想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接触一些新的人和事。真的就背着一个包,拿着一行李箱,独自一人闯荡去了。

来了北京,到了一个没有人管束的天地,可不撒丫子,想要大展拳脚,然后享受生活。我记得签约第一个经纪人,他问我,你有什么要求?我说我没有要求,就想让自己忙碌起来。

然后真的越来越忙碌,一年365天能工作360天。我2009年到北京,差不多到了2015、2016年,接了40部戏,就是埋头工作,今天*青,明天就进组。反正就是干呗。什么都演,也不知道这戏什么时候火,能不能火,就是一个量的积累。没有现在这么矫情,挑挑拣拣的。那时候孤家寡人,闲着也闲着,还不如一头扎在剧组里边,真是精力旺盛。

我就是想追寻自由,我想象的自由是我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朋友,我能决定自己的工作和时间,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现实我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一步步,到北京大概10年,搬家都搬了六七次,刚开始和朋友合租,到自己住,换更好的房子。买第一辆车的时候,哇,那感觉简直爽爆了,人生赢家了。

每拍一个戏,一个广告,都觉得自己往前走了一点,挣到了一点钱,又被观众熟知了一点。这些也给我了很多信心,后来去面试《致青春》、冯小刚的《私人订制》的时候,我也不怯场。

郑恺演过的影视剧,郑恺演全部电视剧(5)

图源电影《私人订制》

中间我也困惑过,这个忙碌什么时候能停下来?但我担心停下来会被别人赶超。舍不得停下脚步。这种危机感可能也是上海人骨子里的吧。

到了2015、2016年,我突然发现,我租了一个房子,3年的时间可能只住了3个月。原来所谓的这种物质自由、享乐自由、时间自由好像又不存在了。我就开始思考,我该不该这样?我以后是不是一直要这样?

有一次我跟几个朋友聊天,他们聊了一些这几年来的经历、过往,出去旅游的见闻,我突然觉得我挺匮乏的。在他们面前,我好像只是一个会工作的机器,我的生活非常单一。有的朋友老是出国玩,今天又去了欧洲,明天又去了美国,爬了雪山又冲了浪,过得很丰富。

这事儿对我触动比较大。那个时候我就是一片空白,大家聊玩什么运动,打网球,骑车,去哪里旅游,我就是毫无谈资。别人说你有空看什么书,我顶多就是拉了几部片,这跟我们的专业有关,仅此而已。

闲下来也不知道该干嘛,一年365天,得工作360天,不工作的5天可能也是我生病了吧。剧组不拍戏的时候也不算真正的休息,它就是叫「一个没通告的日子」,顶多也就是睡睡觉、打打球,跟哥们儿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它并不是一段整块的时间让我思考,我要干一个什么事,我到底喜欢什么,想玩什么?所以闲下来我就又马上去把它填满。好像觉得空下来是罪恶的,是不应该的。

可能因为开局就是这样的节奏,随着游戏的进行,就觉得自己不能变节奏,想变,那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我也开始思考,大家年纪都差不多,怎么我在努力拼搏的时候,你却是在享受生活?我就突然疑惑,到底什么是对的?以前我老觉得我就是标准答案,我是大学毕业努力拼搏的代表,后来我发现,哦,好像我不是唯一的答案。

那几年,我就想除了工作之外,能不能也积累一些阅历,开阔一些眼界。在我和朋友聚会聊天的时候,也能聊一些我的经历。但一辆高速行驶的高铁,你想让它停下来肯定是需要刹车距离的。那意味着我需要去放弃一些东西。

郑恺演过的影视剧,郑恺演全部电视剧(6)

「跑男」里的郑恺 图源真人秀《奔跑吧兄弟》

5

之前几年,我也挺膨胀的。火了之后,我觉得自己是孙悟空无所不能,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抓在手里。身边的朋友有找我做生意的,搞饭店的,做服装的,攒项目的,搞投资的。我那时候也觉得自己三头六臂什么都想去尝试,因为没试过。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原来不是每件事我都能干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脑子也是有限的。分心做太多事,会大量削减一个人的精力和专注度。

尤其2019年,我做了部电影《超越》。从有这个想法开始,到自己去攒局,自己找导演写剧本,自己为了戏去增肥减肥,电影上映发行也是自己去宣传,都亲力亲为,跟个哪吒似的,东一头西一脚。

但票房成绩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一亿多的票房,当然好多人说不错了,至少没有扑街。但我觉得我下了这么多功夫,应该是更好的。

有一阵我是挺消沉的。觉得付出那么大的努力,回报却没有想象的好。让我受挫的地方在于,这个世界跟我理解的不一样。我一个人是扛下了所有,但这个想法一开始就是错的。一件事想要干好,凭一人一己之力是很难的。真的是每个人术业有专攻,一定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合作,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才能成就一件事。没有人能够一手遮天地揽下所有的事、所有的活。

可能当时也有一种不安分的心,身边的朋友演员大家也有转型,做导演、做监制的、做制片的。自己也到了某一个节点,也想要尝试一遍没干过的事,看看能不能行。

郑恺演过的影视剧,郑恺演全部电视剧(7)

由郑恺监制、主演的电影《超越》

做演员是一个沉浸型的工作,必须得投入自己的身体,在一个剧组里无法抽身出来。我也想说,做幕后是不是不用那么累,不用一年到头都在风里来雨里去。演员工作长了以后确实会有一种疲惫感,也是想有一些新的可能性吧。如果这条路走通了,又可以吃很久。

现在我慢慢试验了所有的我想做的事的可能性。就从一个膨胀的状态,到一个收紧的状态。尤其现在有家有娃,肯定要平衡生活和工作,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高频率地工作。我现在越来越内向,挺i人的。可能在戏里边的荷尔蒙释放得越多,生活当中就越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星爷在生活里看起来是一个很沉稳、很沉静的一个人,可能就是他的荷尔蒙在他的作品里面释放得太极致了。

你说这是不是沉淀?我不习惯「沉淀」这个词,沉淀是比较静态,小时候化学物理课上,一杯水里有一些泥沙,想要沉淀它,只需要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就行了,什么都不用干。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难在于你得耐得住寂寞,简单在于你只需要不动就可以了。我觉得我一直做的是过滤这件事,「过滤」是可以倒来倒去,是一个动态的词。留下来的都是我觉得我相对能干好的事。

我发现,不能既想创作又想制作。虽然我一开始就是在商业片领域,做《超越》的时候也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中做了取舍,最后还是定位成了商业片。但是在创作初期,我还是觉得应该做得更文艺一点。这种拉扯对项目是有伤害的。创作和制作两件事本身就很难平衡,平衡就意味着已经做出了妥协和牺牲,这对作品来说是受损的。

作为一个主攻市场的艺人,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间周期、性价比、作品,相比单纯的艺术家来说考虑的东西肯定要更多。我觉得这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

但在《繁花》剧组,我学到最多的还是作为一个创作者应该坚持自己的主观表达。我看过王家卫导演早年的一个采访,他说自己想做一个探索新大陆的人。不想做一个走重复别人老路的人。看完那个采访我茅塞顿开,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依照自己这条准则去实现的。他在展现他脑海里的世界。

他就不想把人物放在画面的中间,别人都在拍高清120帧的时候,他就是拍24格、10格、5格、抽帧,这就是他的风格。这是我学到的,我们做创作真的先要寻找自己内心的主观表达,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观众才会随着你的风格,去看你脑袋里的世界。

郑恺演过的影视剧,郑恺演全部电视剧(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