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发展有何特征,人类文明发展史六个阶段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16:48:59

  浩瀚江河、逶迤山川,是中华大地的壮阔;孔孟礼仪、魏晋风骨,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中华文明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滋养和前进动力。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今天学习大军与您一道重温讲话,跟随**的论述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传奇,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连续不断。从不断出土的历史文物和独具特色的古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物质层面的延续性;从“此生有幸入华夏”的感慨和传统佳节的浓厚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从数量庞大的文献和抑扬顿挫的古诗词中,我们读出了中国社会制度的传承、演变和创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都不一样,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从过去、到现在、向未来,坚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无论哪一种文明,不创新,就必然走向没落,甚至被同化乃至消亡。从古至今,自主创新都是中华文明不断焕发生机的前提。中华民族向来注重创新创造,古人云:“体无常轨,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无论是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上,还是在文学创作、科技发展中,中国人始终守正创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聪明才智开拓属于自己的荣光。当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尤为需要创新精神。

  *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我们虽经历过动荡纷争,但最终都能团结统一,共融共生。这源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源于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也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讲求“天下一家”,无论是秦汉的郡县制,还是清朝的理藩院,都体现着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华文明得以连续的重要前提。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思想,在华夏儿女心中根深蒂固。

  *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不是孤芳自赏的民族,不是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民族。中华民族本就是56个民族的统一体,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反映着也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近悦远来,兼收并蓄,无论是郑和下西洋,还是近代的留学热潮,都是中国人“走出去、引进来”的生动体现。而今,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毫不吝啬地欢迎世界各国来加入我们的发展,欢迎世界各国与我们深入交流,这同样也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续写。

  *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中国人骨子里热爱和平、渴望和平。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让我们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所以我们从不主动挑衅,从不主动发起战争;我们倡导“厚德载物”,遵循道德伦理,尊重人权自由;我们坚定做和平的捍卫者,睦邻友好,乐善好施,不接受挑拨欺凌,也决不做霸权者;我们坚持共赢共生的理念,不拉帮结派,不团团伙伙,不搞小圈子,始终欢迎友好国家的合作。

  中华文明是独特的,是生动的,是绵长悠远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文/学习大军,2024年2月13日)*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