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溃疡病又称褐斑病(腐壳病、壳病、锈病),是由于虾、蟹的体表受损伤、或甲壳的组织结构不够健全,再受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弧菌、螺菌和黏细菌等细菌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感染,引起甲壳表面形成黑褐色斑块,严重时可侵蚀到几丁质以下的组织,引起越冬亲虾、亲蟹大批死亡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 当虾、蟹的甲壳完好无损(指用肉眼观察、显微镜检查及甲壳组织切片检查均完好无损)时,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不能侵入引起甲壳溃烂病。但当甲壳受损时,则这些菌就很易侵入而引起发病。甲壳受损的原因有寄生虫的寄生,人们操作不小心时的碰伤,虾、蟹自己在爬动时的损伤等;同时,Fisher等(1978)发现饲料不足的小龙虾,比投饲充足的小龙虾容易感染甲壳溃疡病,因甲壳类的甲壳是由皮腺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在营养不良时就影响到皮腺分泌,从而影响甲壳的完好发育;Couch(1978)报道是由于水中的化学物质引起,虾、蟹在水中含有硫酸铜、氯化铜低浓度的水中饲养,可出现黑鳃、褐斑症状。
(二)流行情况 甲壳溃疡病危害各种虾、蟹,全国各养殖地区都有发生。该病在越冬的亲虾及亲蟹中则极为普遍,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亲虾、亲蟹越冬期间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因为越冬时,大多饲养在水泥池中,体表易于擦伤;同时密度较高,水质易于恶化;亲虾、亲蟹性腺发育时对营养的要求高,如投饲不当,容易产生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细菌感染;水质监测不严,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偏高时,也容易诱发甲壳溃烂病;而且在整个越冬期间,亲虾、亲蟹在产卵前不再蜕壳,一旦感染后,不能随蜕壳而减轻危害。
(三)症状
体表甲壳表面有黑褐色斑块,以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的腐蚀区,溃疡的边缘颜色较浅,呈现白色,溃疡的中央凹陷,严重时可侵蚀到几丁质以下组织。褐斑在虾、蟹的任何部位即可发生。
(四)治疗方法
外用水体安解毒,用碘力克消毒,每天一次,连用2-3次;
同时,内服肝胆康 V服康 炎毒康或双连康,每天二次,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