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都是用胶片,现在电影拍摄还是用胶片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18:31:29

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数据库保存与管理

电影不为观众所知的一个重要开销就是数据备份,格式的更新迭代和原数据的保存。

一部长篇的剧情片电影剪辑完毕,高真的4K数据会去到要用15T。而这些数据不仅要保存母带,而且还要不停地转换成要求的码率和格式。

而胶片,只要有一点光,就可以看到画面。胶片本身是拍摄格式,也是储存格式,一饼35mm胶片可以正常情况下保存100年。但是随著各种格式的各种出现,不同平台的码率要求,片子总是会需备份为各种格式和码率。有时候会在老电影转码的时候顺便修复了,但是很多小电影就没有这种福利,于是也导致了一些片子的消失,会被认为是文化的丢失,历史资料的丢失。如果理想化,全部片子的胶片都能被都转换成数码,那每次出现新的储存格式,是不是都要进行大型的转格式工程,不只转换格式耗资巨大,同时也需要购买存储空间。

另外就是关于数码存储的稳定性。上学的时候去 panavision 借相机,和技术人员聊天,他们说 MGM 把 《绿野仙踪》 数码化后,就扔掉了原来的胶片,然后他们想重新做成3D再发行的时候,数码文件有损伤,只是丢失20%的数据,幸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保存了原片的负片,他们才能重新扫描并且製作3D。还有就是皮克斯,他们store and ignore,把玩具总动员备份后就不理了,很久后再次打开,10%的文件丢失。所以转换完个时候,还需要经常给硬盘们通通电,一个硬盘还好,但是资料库可不止一个硬盘,这个需要耗费不止一点时间和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趋势是数码,但是就数据保存和管理的方面,胶片无法完全被代替的原因。毕竟电影是由胶片发展而来,所以保存胶片算是保存了那段历史,保存了电影的最初的灵魂。

总结

就审美而言,说来有趣,数码在一开始发展的时候都还是在追求一点,那就是胶片的质感。尽管现在数码也有数码拍摄和放映的流程,独立的审美体系和一套视觉和工业理论系统/学说。所谓胶片的感觉不但能复制,也逐渐让胶片感变成一种风格选择。但就用胶卷放映完一部电影,用昆丁的话来说就是“放映的35mm胶片电影的感觉,就是感动那种质感的视觉,非常人性,自然,随性,舒畅。因为胶片放映机只是一秒24张地连续播放一系列照片,是人类的脑子自动缝合这些画面,所以我们看到的电影,一直都只是我们脑内制造的幻觉,这个是令我们自己舒服的感受。”也许数码再复制也很难复制这种放映方式带来的“电影感”、“胶片感”。

柯达,目前唯一的35mm电影胶片供应商,目前还在生产,但是全世界能洗35mm电影胶片的地方却越来越少,生产规模也在越来越小。笔者在学生期间有幸用胶片拍摄过短片,自己去洗,自己真的用剪刀去剪辑,放到胶片放映机里放映,那段能用手摸到电影的时间让我有种匠人的感受,真的是亲手完成作品,电影就是在手中慢慢成型。

不管怎样,胶片和数码各自都是一种媒介,是不同的表现手段,它们都有着作为一种媒介而有的一系列特征、理论和价值。比如《罪恶之城》的拍摄就是在胶片时代所不能想像的,那个时代哪怕能生产这样的故事,但是也绝对无法被拍摄出来。在数码时代被拍摄出来,也是标志着文化的迭代。所以可以理解老一代的电影人很执著于用胶片,不只是胶片年代的工业习惯和审美,更多的也是那个时候的观影文化,又或者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