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作为重要的时间记载和农事指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二十四个节令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的顺序表,以及其时间脉络。
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其实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脉络立春(每年2月4日或5日):春季的开始,万物开始复苏,大地回春。
雨水(每年2月19日或20日):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春雨润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惊蛰(每年3月5日或6日):冬眠生物苏醒,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
春分(每年3月20日或21日):昼夜几乎相等,春季进入全面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