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渡边彻”和“小林绿子”最后在一起了吗?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谜底
小说的结尾处:
“(渡边彻)我打电话给绿子,说无论如何都要跟她谈一谈。我说我有很多话要说,必须对她说。在这个世界上,除她以外别无所求。我想见她,一切的一切从头开始来过。
绿子在电话的另一端,沉默了好久。仿佛全世界的细雨下在全世界的青草地上似的,沉默无声。那段时间,我闭起眼睛,额头一直压在玻璃窗上,终于绿子开口了。
她用平静的声音说:“现在你在哪里?”
我现在在哪里?
我继续握住听筒台起脸来,看看电话亭的四周。如今我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我猜不看。
到底这里是那里?映入我眼帘的只是不知何处去的人流,行色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去。而我只能站在那个不知名的地方,不停地呼唤绿子的名字。”
到此小说戛然而止,作者“村上春树”没有给答案。但跳出小说的框架,从作者本人现实经历来,去探寻谜底。
第一点:后记
分析结局,先从“村上春树”后记中寻找,这里透露了作者写作的初衷和理由。
后记第一段:“原则上,我不喜欢替小说写后记,不过我想这部小说有写一写的必要。”
看了这段话,明白一个道理,“村上春树”的小说,他一般不写后记,可《挪威的森林》为什么要写后记呢,这与后记中的第2点相呼应。
《挪威的森林》后记第2点这样写到:这是一部极其私人的小说。
极其私人:从字面上解释:极其:特别;非常;十分。私人:自己的个人的。
总体意思,非常私人的小说,根据小说分类来看,只有自传体小说才能算是非常私人的小说。
自传体小说定义: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
但有趣的一点,《挪威的森林》主角叫“渡边彻”而不是“村上春树”,既然是非常私人的小说,又不是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应该更接近于回忆录。
那小说中很多事作者本人一定亲身经历过,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
只有重要的小说,作者觉得值的纪念,所以写上了后记。
第二点:时间
“村上春树”1983年发表《萤》,此时作者34岁,4年后以《萤》基础写出了《挪威的森林》。
后记第3点提到:1986年12月11日,我在希腊的未可诺斯岛开始动笔。“村上春树”37岁开始动笔写《挪威的森林》。
请看《挪威的森林》开始的第一段,这样描述男主角“渡边彻”年龄:
“我今年三十七岁。现在,我正坐在波音七四七的机舱里。
“村上春树”动笔创作年龄与“渡边彻”开场年龄是一样,都是37岁,然后开始回忆。
接着往下看,“渡边彻”下飞机后,到达机场,有这样的描述:“就算在十八年后的今天,那片草原风光也仍旧历历在目。”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段文字之前,只是前序,故事还未开始,这段文字之后,
“村上春树”动笔,“渡边彻”开始回忆,其实就是作者开始回忆18年前的事,回忆的年代作者与男主角同样20来岁。
第三点:地点
后记第3点提到:这部小说是在南欧写的。
请看《挪威的森林》开始的第一段,这样描述开场男主角所处的地方:这架硕大无比的飞机正穿过厚厚的乌云层往下俯冲,准备降落在汉堡机场。
汉堡,德国的一座城市,位于欧洲。小说的开头,男主角和作者同在欧洲,这又是个契合点。
第四点:人物
后记第4点提到:我把这部小说献给我死去的朋友以及活着的朋友们。
为什么要把这部小说献给我死去的朋友以及活着的朋友们,有死去的,有活着的。
死去的朋友,要纪念,活着的朋友,要感动。
为了纪念和感动,“村上春树”必然要在小说中写出那些值得纪念和感动东西。
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一些作者和朋友们产生过联系的故事。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特别是类似回忆录的小说,现实生活中有其原型人物,创作的灵感源于这些现实人物,但不代表现实人物经历百分百等同于小说人物,灵感只是个源,以现实人物真实形象或经历成为源,加之作者个人的理解,才形成小说中的人物。
艺术无法量化,小说中的人物应该是这样形成的:现实人物真实形象占据一定比例加之艺术化,根据作者的个人性格倾向,小说中人物的真实性也有不同的程度的高低之分。
这里提一点作者的性格,从目前日本政治大环境,向右看、否认历史,高压环境下,“村上春树”2017年发表《骑士团长*人事件》真实的提及“南京大屠*”。作者还是比较诚实,所以小说中的人物,一定在“村上春树”生活的现实社会中有其原型,且高度还原真实人物。
死去的朋友中有:直子、木月 的原型。
活着的朋友中有:小林绿子、石田玲子 的原型。
主角“渡边彻”很多性格特点,其实就是作者“村上春树”性格特点
看看作者“村上春树”的现实中的生活经历及性格特点
村上春树于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见区,为国语教师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妇的长子。受家庭熏陶,村上春树非常喜欢读书。
1955年4月,“村上春树”入西宫市立香栌园小学就读。身为国语教师的父亲有意识培养村上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兴趣,但他却始终未能入道,相反对西方文学却情有独钟。
1961年4月,“村上春树”入芦屋市立精道初级中学校就读,然而这位读书少年却不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进入中学后,村上常因不用功而挨老师的打。后来他承认当时自己内心相当叛逆,“不想学的、没兴趣的东西,再怎么样都不学”。读高中后村上的逆反心理更严重了,整日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个“问题少年”。但村上的文学素养很高,他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还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村上疯狂地迷上了爵士乐,常常饿着肚子将午餐钱省下来买唱片——他对爵士乐的痴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1964年4月,“村上春树”入兵库县神户高级中学就读。
1967年18岁“村上春树”,听从父母劝告,准备考国立大学。经常去芦屋图书馆。
以上的“村上春树”现实生活经历与小说主角“渡边彻”有几点相同:喜欢读书、爱好音乐、叛逆、整日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等等,列举几点作为比较:
1、读书
“村上春树”喜欢读书,主角“渡边彻”也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还认识了永泽。
小说第3章这样描述“渡边彻”喜欢读书:
“十八岁那年,我最喜欢的书是阿普戴克的“半人半马的怪物”。但读过几次之后,渐渐地觉得乏味起来,后来这个位子便给费杰罗的“《了不起的盖兹比》”占走了。 ”
而“《了不起的盖兹比》”在那之后便一直高踞不下。心情好的时候,我会使书架上抽出“《了不起的盖兹比》”,随手翻开一页就读他一阵,可就从来不曾失望过。书里没有一页是乏味的。我当时觉得这书实在好极了,便想要将它的好告诉大家。可惜我身边就是没有一个人看过这本书”
小说中“渡边彻”读过这些书:
1.《了不起的盖兹比》(为此与永泽同学成为好友,此书渡边多次阅读过)
2.《吉姆爷》
3.《魔山》(后来带到精神病园看,为此被铃子骂了)
4.《在轮上》( 绿子家)
5.《八月之光》
2、音乐
“村上春树”爱好音乐,主角“渡边彻”也喜欢音乐,喜欢玲子弹奏吉他
小说第12章这样描述“渡边彻”喜欢音乐:
我们来为直子办丧礼。"玲子说。"一个不寂寞的丧礼。"……第四十九首,玲子弹了"伊莉娜",第五十首又是"挪威的森林"。弹完五十首后,她停下来,喝了一口威士忌。
不论“渡边彻”喜欢不喜欢,至少不讨厌音乐,为直子办一个不寂寞的丧礼,是以音乐形式来举办的。
3、女生
“村上春树”和女生厮混,主角“渡边彻”也与多个女生厮混过。
小说这样描述“渡边彻”与多个女生厮混:
我和他一块到涉谷或新宿的酒廊去(大概总是去那几家),挑上两个结伴同去的女孩,和她们聊天(当时眼里就只有这两个女孩)、喝酒,然后就把她们带到宾馆去做爱了。
……
如此这般,和女孩睡过三、四次后,我便开口问永泽。这种事连续做个七十次,不觉得太空虚了吗?
……
4、故事情节
先从书名《挪威的森林》的由来开始说,
后记第3点提到: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小说可说得到列侬和保罗.麦卡尼的些许帮助。
披头士乐队主要成员,就包括列侬和保罗.麦卡尼。
小说名《挪威的森林》与披头士乐队在60年代唱的《Norwegian Wood》同名,这首歌风靡全球,讲的是人生的幻灭与对与世界的迷惘感。
故事情节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展开的,《挪威的森林》主角“渡边彻”生活的时代,日本二战后都市,年青一代的孤独迷惘。基调也如同甲壳虫的歌一般,带有北欧森林般黑暗阴冷的气息,另外这首歌也是小说中女主角直子最喜爱的歌。
1968年4月,“村上春树”到东京,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在目白原细川藩邸的私立宿舍“和敬寮”寄居半年,后退出。后来迁往练马区寄宿。距离最近的车站是都立家政,几乎不去学校,在新宿打零工,其余时间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乐酒吧里。
《挪威的森林》故事是从主角“渡边彻”到东京求学开始,小说第2章这样描述“渡边彻”大学时代:
很久以前,大约是二十年前,我曾在一幢学生宿舍里住过。当时我十八岁,才刚上大学而已。爸妈担心我一来在东京人生地不熟,二来又是头一次离家,所以帮我找了这个宿舍。这儿不但供应三餐,而且设备齐全,两老都觉得,即使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初出茅庐的少年,也应该能够适应才是。当然,钱也是个因素。住宿舍的花费要比一个人过活便宜得多了,因为你只要准备好棉被和台灯,其他的就都不必买了。如果可能,我自然希望一个人租个公寓,过得舒服自在一些,不过,一想到私立大学的入学金、学费,还有生活费,我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何况,只是找个地方栖身而已,并不需要太讲究。
“村上春树”与“渡边彻”,同样求学城市、同样住私立宿舍、类似大学专业,这些几乎就是“村上春树”现实生活的倒影。
1969年4月,“村上春树”发表《问题只此一个,没有交流68年电影观感》在《早稻里》。后迁入三鹰市一间宿舍居住。
《挪威的森林》“渡边彻”后来也搬出了宿舍,小说第11章这样描述“渡边彻”搬出私立宿舍:
1970年翩然来临,我的十多岁年代完全打上休止符,走进二十年华。然后我又踏入新的泥沼。期末考试,我比较轻松地通过了。因我无所事事,天天上学,不需要特别用功就轻睡松松地通过考试了。
宿舍内部发生几件纠纷。加入学派活动那夥人在宿舍里藏起头盔和铁棒,为这件事而跟舍监锺爱的体育系学生互相冲突,造成两人受伤,六人被赶出宿舍。那件事留下很长的手尾,几乎每天都有小冲突。宿舍内笼罩看一股沈重的空气,大家都神经过敏起来。我也因此受到牵连,差点被体育系那班家伙打一顿,幸好永泽进来调停才解决了。不管怎样,这是我搬出宿舍的时机。
考试告一段落后,我开始认真地找房子。花了整个星期时间,终于在吉祥寺郊外找到一间便宜的房间。
“村上春树”与“渡边彻”,同样搬出了原来的私立宿舍。
综上所述,
1、“村上春树”后记中写到:我原则上,不喜欢替小说写后记,不过我想这部小说有写一写的必要。这是一本关于他自己回忆录似的小说,有必要写,自然真实性高。
2、“村上春树”1986年12月11日动笔创作与“渡边彻”开场年龄是一样,都是37岁。
3、年轻时“村上春树”与“渡边彻”诸多性格特点是相同的如:喜欢读书、爱好音乐、叛逆、整日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等等
4、“村上春树”大学时代住宿的经历,求学专业与“渡边彻”也是相吻合的。
“渡边彻”即等于“村上春树”,当然更多现实生活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对于已经公开的关于“村上春树”成长经历来推断得这样的结论。
该到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挪威的森林》“渡边彻”和“小林绿子”最后在一起了吗?
小说结尾处为什么这样描写
“我继续握住听筒台起脸来,看看电话亭的四周。如今我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我猜不看。到底这里是那里?映入我眼帘的只是不知何处去的人们,行色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去。而我只能站在那个不知名的地方,不停地呼唤绿子的名字”。
结尾处,描写的“渡边彻”茫然失措,是按我个人的定义,结婚前都叫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青春是迷茫,迷茫结束了,青春就结束了,小说到这里也结束了。
《挪威的森林》“渡边彻”是在大学时代认识“小林绿子”,小说结束“渡边彻”也才20多岁,
请看现实生活,“村上春树”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他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高桥阳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决定厮守终生。1971年,22岁的村上决定休学与阳子注册结婚。
“渡边彻”即等于“村上春树”,现实中“村上春树”与阳子结婚了。“渡边彻”和“小林绿子”在大学认识,一起经过迷茫的青春,最后自然也结婚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