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都会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没法教了!明明讲过的知识还是不会。老师会把成绩没考好的责任推给学生,认为学生太懒,不学习,不写作业。相反,学生又会抱怨老师的课太枯燥,完全没兴趣听,还布置那么多作业,做不完。这样的矛盾时常发生。如此恶性循环,学生成绩会好吗?那问题出现在哪?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中课程,高一高二要学习9门功课,高三高考科目6门。语数英每天至少一节,其他副科3-4节,学生一天要学习5个多小时的新知识。早自习7点开始—晚自习22点结束,学生至少学习15小时,一个星期6天在上课。请问如果你是学生,老师简单上一节课内容,你马上就学会了吗?肯定不可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久记忆的遗忘规律。学生上完一节最多也就短时记忆,不可能一节课内容全部记住。下节课又开始上其他科目的新内容,一天7-8课的新知识,学生能记住多少?老师知道学生记不住,那就死命地给学生加作业,希望通过练习让学生记住知识点。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学生一天的学习量——有7科作业要完成。因此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老师和学生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作为教师,有时候我们应该反思:学生成绩差难道和自己就没有一点关系吗?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时间,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形成长久记忆,那还需要不断加作业吗?所以上一堂有效的课,有多么重要,这课堂就是老师的天,天一刻也不能塌。
正式上一节课需要:备课 磨课 上课 课后反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先不讲备课、磨课和反思,就说正式上课的三个有效方法: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
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应该知道,一节课下来,老师真正讲课的时间不多,多数是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和升华课堂内容,完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要像开公开课一样,精力和时间不允许。在上随堂课时,我们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呢?那就是布置任务。例如: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减数分裂的过程”时,学生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和减数分裂图像的知识很模糊,一节课肯定记不住。这时候,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例,根据课本的相关描述,把减数分裂的过程描绘在纸上。学生完成后,挑选几个有明显错误的图像,展示给全班看,让其他学生找出错误点在哪里,指出为什么错了。发挥一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见解,也会掌握得很好。
二、正确地和学生互动
有时候老师上课满堂灌,不关心学生到底有没有听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台上老师唾沫横飞,下面学生一滩死水。一堂有效率的课,不是老师讲得有多好,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和学生互动,就会知道学生有没有掌握。所以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在课堂上抛给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减数分裂过程后,如果老师提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有何区别?”这个问题范围太大,思维不够敏捷的学生肯定回答不上来,应该一步一步引导:“精子和卵细胞在形成时外形变化有什么不同?”“最终形成的结果如何?”复杂的问题变成几个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回答得上,就会有兴趣学习。学生回答结束后,老师要及时点评。以鼓励为主,和学生自然的交流,让学生放松。学生轻松愉悦,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有时候学生很喜欢指正别人的错误,特别是老师的错误。上课时,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陷阱,故意犯错,让学生指出错误,学生会产生自豪感,很自觉得投入学习中,想多指出老师的错误,这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
三、课堂结尾必须要有目标检测
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和学生互动,一节课的升华部分就在最后10分钟。老师在课前精心挑选几道题目,最后10分钟进行随堂检测。这些题目的来源不能随意,必须挑选质量好的题目,例如,高一高二可以挑选往年本地市级联考试题,本省联考试题。高三可以选往年高考真题(全国卷Ⅰ,Ⅱ,Ⅲ)、北京卷等各地高考题。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检测。学生会解题,比课后练100道题目都要有效果。
只要课堂这个天不塌,认真上课,提高课堂效率,相信你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好。每个老师上课方式各有千秋,有不足的地方请留言评论,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