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伙人,从大棚里摘完了番茄,也把人家每个品种也都尝了个遍。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吃这么多种类的番茄。
大棚里有些热,番茄植株长得比人还高,红黄黑绿各色果子一串串地,熟了的随手摘了就能吃,不打药不用催熟剂,完全有机种植,又是自然熟,一入口就试出了差异。甜的,酸甜的,皮薄的,汁多的,味道很足,就是久违了的小时候菜园子里那种天然的味道。
其他大棚里,长着水果黄瓜、甜瓜、西瓜、南瓜……每个西瓜上标着号,说是标号是10的就可以摘了。
逛完大棚,又跑到基地的养鸡场,里面混养了些大鹅,大人孩子捡了一堆鸡蛋鹅蛋,收获满满。
其实,这些都是配角,美味的番茄才是这里的主角,因为这里是番茄基地。
基地的吴老板中午多喝了点,眯了一觉,出来热情地招待我们喝茶。他眼睛还红着,穿了个T恤,话也不多,皮肤黝黑,乍一看还以为是这里干活的员工,或者是技术员。一张嘴带着南方口音,原来他是福建人。
听他一介绍,会吓人一跳。我们说第一次吃到这么多品种的番茄,老吴只是一笑:这不算多,我们景春研究院今年新配的番茄新品种有3600个。
还有一句是:全国每100个番茄里,就有一个用的是他们的种子。
他还说:这个基地现在还不赚钱,每年基本运营费用需投入200多万(不含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坚持了3年,至少也要坚持上6年才有可能盈亏平衡。因为做农业的周期长,盈利也难,番茄基地的投入,目前都是靠卖种子的收入支撑,番茄种子才是他的主要盈利项目。
老吴叫吴景春,1974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的农村,小时候农活没少干,一心想跳出农门,高考报的是北京科技大学,结果阴差阳错被福建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录取,当时他内心是崩溃的。大学毕业后进入台湾农友种苗公司,在农场干了3个月要去做行销,转做种子销售,并因此与番茄结缘。
2006年他辞去公司的高薪,跟妻子刘洪艳拿着3万元一起开始创业,研发销售番茄种子。刘洪艳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两个人都是学农业出身。历经十年辛苦,2016年企业市值超过1个亿,并逐渐有了自己的示范园和多个生产基地。吴景春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让大家吃到记忆里小时候番茄的纯正味道。
为了挑选优质品种,老吴把示范基地种植的300多个品种尝了个遍。技术团队经过努力也培养出很多理想的新品种。目前他们种的番茄,行销全国。
目前这家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番茄基地,全名是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也是全国第一家番茄主题的产业园,这里主要是进行番茄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示范。另一块牌子上写的是:济南市景春农业研究院。
其实老吴有更大的野心,下一步,他们将与更多的农户对接,农户建大棚,他们提供种子,输出管理,回收并负责销售番茄,带动更多人致富,也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老吴的目标,是做亚洲最大番茄产业链,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市值过百亿元的梦想。
老吴的番茄品牌名称叫“沃小番”,据说寓意沃土上的小番茄。
这个名字是不是很亲切,很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