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结局解析,长安十二时辰各个人物结局揭晓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2 16:06:01

封常清的确是一名良将,可他最后的结局不是战死沙场,却是死在了谗言之下。岑参的仕途颠沛,后来跟杜甫饮酒,感叹人生:“君去试看汾上水,白云犹似汉时秋”。岑参一生写了70多首边塞诗,最好的作品,都诞生于最落魄之时,其中有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剧中一度被大家怀疑是幕后的boss的永王,安史之乱时手握重兵,盘踞江东,后来被肃宗派遣另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平定,永王本人也死在了此役。

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结局解析,长安十二时辰各个人物结局揭晓(5)

李白因为当时在永王麾下做幕僚,又写了《永王东巡歌》等诗篇,被认定为附逆险些处死,经朋友援救才改判发配夜郎。因为高适没有理会老朋友李白的求救,两人至此决裂。

对了,值得提一句的是,景僧伊斯在平定安史之乱那段时间里,发挥他的特长为朝廷干了不少情报工作,“为公爪牙,作军耳目”,并得到封赏。今天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仍能看到他的事迹,也算是终于实现了他光大景寺的心愿。

5.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尾声,原型为贺知章的何监,耄耋之年归乡,一字一句写下那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0年前,36岁的贺知章中了状元,满怀一腔治国热血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此时的他,或许还没有预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在归乡之年回望,他曾追随圣君开创了开元盛世,缔造了大唐的辉煌,这看起来不坏,完全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了。

贺知章曾好酒后纵马,杜甫在《饮中八仙歌》戏谑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剧中何执正的出场便是参考的这一句。而焦遂同贺知章是酒友,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八个人并称为“饮中八仙”,他酒量惊人,喝上了五斗之后才显醉意,有传焦遂平日口吃,但只要液体粮食下肚,便能在席间高谈阔论。《饮中八仙歌》中就说他是“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结局解析,长安十二时辰各个人物结局揭晓(6)

当往日的欢笑幻作云烟,一场政变,何监失去了养子,见证了老友焦遂的死亡,也看到了一步步走向衰老的圣君。由此才有了这首渗透出丝丝悲凉落寞之意的《回乡偶书》。剧中的何监,写完前两句后顿笔,后两句诗由圣人补完,这其实是一个隐晦的暗示,何监一生的故事完结了,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结局解析,长安十二时辰各个人物结局揭晓(7)

历史上,贺知章死于公元744年,正是天宝三载,《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这一年。

也正是这一年,安禄山接替裴宽,出任了范阳节度史。

剧中,危机化解时,灰头土脸的玄宗对张小敬说,朕这一辈子最落魄的一天你都看见了。这句话堪称一个巨型flag,一个黑色幽默。10年后,玄宗与杨贵妃还在华清宫泡温泉的那一日,“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打破了他盛世的美梦。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长安陷于安禄山叛军之手。

僖宗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军入长安,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甲第朱门无一半”“天街踏尽公卿骨”。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以修筑洛阳宫室,长安自此遂成丘墟。

长安的太阳终于落下。

长安十二时辰真实结局解析,长安十二时辰各个人物结局揭晓(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