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强词夺理,还是辩论技巧?
我:《北冥有鱼》应该是展现了庄子的口才啊,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还能形象生动,用字还少。一段话让我们琢磨了半天。
今天我们来学第二篇的课文,这篇课文,展现他的口才或者说辩才,我觉得十分贴切。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比较喜欢论辩,或者叫辩论。用各自的观点来试图说服别人。虽然彼此不服,但是为我们留下了百花齐放的各式言论。
学生:互相抬杠吗?
我:这个词不准确,抬杠也要抬得有理有据才行。应该说是辩论。只不过这个辩论很有趣儿。
学生:我先看看。
我看基本上能懂,庄子其实就是在诡辩。但是也不能说不无道理。
我:哦?你能看懂,那我就不讲了。你试着把每句话搞清楚。
学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 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2. 鲦[tiáo]鱼:古同“鲦”。白鲦鱼。
3. 从容:悠闲自得。
4. 是:这。
5. 固不知子矣:固,固然。
6. 子固非鱼也:固,本来。
7. 全:完全,完备(是这样)。
8.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其,话题。本,本源。
9.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那知道鱼的快乐”的话。
10.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1.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2.梁:桥。
13.既:已经。
14.已:已经。
15.安:怎么(前者) 哪里(后者)。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翻译完了,我还是有点儿不明白。到底诡辩在什么地方?
我:哈哈,其实窍要就在“安知”这里。惠子其实你想问:你怎么会知道鱼快乐。庄子偷换概念,变成了在哪里知道鱼快乐。这一换,就确定了惠子承认了他知道鱼快乐,只是想知道在哪儿知道的。所以庄子回答说:我在濠梁的桥上知道的啊。
学生:哈哈哈,我也明白了。庄子实在是没法解释我不是鱼的问题,巧妙地借用了惠子的话,转换概念,又回击了他。
但是这段寓言,也真是有点儿意会而不能言传,毕竟人不是鱼,鱼是否有快乐的概念呢?这个就很艺术,很朦胧了。他其实想说的是鱼自由自在,现在的我认为它们就是快乐的。
我:是的,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学生:哦,我明白了。我要是去个春光明媚的郊外踏青,听到鸟叫,我说你看鸟儿们多快乐啊?也是这个意思,说明我心情很高兴。
我:不错。所以说,庄子虽然是诡辩,但是不让人讨厌,还说明了自己的心态和性情。同时也说明了他的主张里面,自由自在就是快乐的意思。
这个“鱼”,就跟变成鲲鹏的鱼是两回事儿了。没有大小,没有远近,只有单纯的快乐。
学生:鲲鹏之余,志在千里,志在远方,就像李白引申出的那首诗一样,只要给我机会,我虽年轻,但是一定也是鹏程万里,哪怕歇气的时候,也能有所作为,李白要的是“鲲鹏之大”,而庄子更愿意忽略大小,在乎内心的自由自在。
我:正是如此。你已经尽数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