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流水流远
一、重点字词意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在)濠梁(濠水上的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是(这)鱼之(的)乐也。”惠子曰:“子(你)非鱼,安(怎么,哪里)知鱼之(的)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固然)不知子矣;子固(本来)非鱼也,子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知鱼之乐,全(完全,完备)矣!”庄子曰:“请循(追溯)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代词,代鱼之乐)而(表转折)问我,我知之(代词,代鱼之乐)濠上也。”
二、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三、文意理解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2.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他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怎么(能)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在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
【解析】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3.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解析】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是不一样的,惠子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对照,而庄于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他能由哀地感受到愉悦,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
4.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是因为他看见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自由自在。(×)
【解析】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投射与外化。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向题产生辩论,如此生活小事就可以起争端,可见两人积怨较深,是敌而非友。 (×)
【解析】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来的朋友。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
7.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8.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解析】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惠子并不是因为他认为水中的游鱼不快乐而立即给予了反驳。
9.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0.《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庄子与惠子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文章让人读后会心一笑又沉思良久。(√)
11.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12.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13.惠子带有艺术家的个性,庄子则具有逻辑家的特点。(×)
【解析】根据人物语言特点可知,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世纪语文乐园:有喜欢写作的初中孩子们的作品,有愿意与学生坚持一周一稿的老师的作品,有实践后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