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一直有着居高不下的热度,无论是极致的中国美学,还是里面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几近乎给了观众一个完美立体的体验感。
看完全剧之后又会有一种久久不能抽离的失落。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对于甄嬛传的解读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甄嬛传虽然集数多,但里面几乎没有一个废镜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人联想很多。
有时前面铺垫的一个小线索在过后的两集便会慢慢浮出水面,好像一个宝藏,埋好,然后让观众挖掘出来。
这就是看甄嬛传的乐趣。
就像《红楼梦》,自出世后便引无数读者文人遐想剖析,直至今日仍没有一个完全绝对的定论。
可见越是隐秘,就越有遐想的空间,也越发想让人探寻。
一部好剧自然少不了制作人员的用心,甄嬛传的爆火自然不是轻易得来的。所以甄嬛这个女主角的设计,从一开始编导便花了不少的心思。
比如她生于“四月十七”,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皇帝是她口中的“四郎”,而果郡王正好排名“十七”,对应了她即将遇到的两个男人?
这样看来,她的名字,也一定是反复斟酌过后的结果。
甄宓妃相传为伏羲氏之女,洛水之神。《洛神赋》将神女具现为“甄宓”,用甄宓与曹植、曹丕这对兄弟之间的情感纠葛,对照甄嬛和十七爷、皇帝的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