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过去一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力度吸引外资、保持外贸韧性等各项举措正在显效。新一年,各地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代表委员们又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见?
戳这里,听报道音频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其闪亮的名片,多家跨国公司的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市长龚正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龚正表示,将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方位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和方法论作为重要的参照系,深化对标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综合优势,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2024年1月15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城市地标“荣耀之环”钢结构幕墙一体化工程起吊合龙。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多地绘制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路线图”。广东这些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十亿级、百亿级的重大外资项目落户。数据显示,今年1月,广东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6%。
对于如何进一步激发外资企业的投资热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说:“我们将用好‘制造业当家22条’、‘降低制造业成本10条’等政策措施,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2023年6月,广东佛山市一家智能制造企业里,工作人员在遥控焊接机器人进行点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平在谈到营商环境建设时表示,“自贸港核心是对标国际开放的经济形态。我们以海口美兰机场为依托,谋划了一个临空产业园,想利用自贸港的政策发展包括飞机维修业务、加工增值免关税内销等一些项目,同时还有冷链物流、航空商贸这些产业。外商对海南自贸港是持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也希望能够充分享受到自贸港政策的红利,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2024年2月2日,海南自贸港首单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完成并交付相关公司投入运营。此次维修的B787机型GEnx-1B型号发动机属于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维修,填补了海南自贸港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和中国大陆GEnx-1B发动机维修的空白。
在广西,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起步成势,为外资创造良好的合作土壤。合作区依托广西现有各类园区整合建设而成,目前多项政策优惠叠加,为合作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杨英说:
“一方面,用好中央和自治区系列优惠政策,建立招商营商联动机制,加大招商力度,推动招商引资成果落地落实。另一方面,在强化优惠政策落实落地上再发力,全面提升园区营商环境,加大助企纾困帮扶力度,降低要素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创新创业涌流、市场活力迸发。”
2023年10月,外媒记者参访位于广西贵港港北区的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基地。
近年来,得益于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等,中国中西部城市也正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热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分行行长魏革军建议,制定优化金融服务对外开放负面清单等,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在梳理现有金融开放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金融服务对外开放负面清单,将金融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广到全国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继续深化资本账户开放,全方位拓宽金融服务开放领域,积极扩大多式联运提单、铁路运单等模式试点范围,助力更多中欧班列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各地蹄疾步稳。代表委员们表示,要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紧紧抓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