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边和楼板边缘区别,楼板和楼板中间距离是多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2 22:49:46

今天来梳理下楼板!

一、最小配筋率

《砼规》P109,8.5.1-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为400Mpa、5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率应允许采用0.15或45ft/fy中的较大值。

《砼规》P109,8.5.2: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二、板的选型

1、计算原则

1)两对边支撑的板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撑的板:双向板a、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2.0,b、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 单向板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砼规》P111,9.1.1

2、板的尺寸,最小厚度

1)跨厚比:钢筋砼单向板小于30‘双向板小于40;无梁支撑的有柱帽小于35,无柱帽小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最小板厚:单向板:屋面板60,民用建筑板60,工业建筑板70;双向板80,无梁楼板150,现浇空心楼盖200。

三、板配筋

1、板的受力钢筋间距

当板厚小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砼规》P112,9.1.3

2、分离式多跨板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筋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砼规》P112,9.1.4

四、构造配筋

1、板面构造钢筋:

1)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种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砼规》P113,9.1.6

2、分布钢筋构造配筋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超过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砼规》P113,9.1.7

3、温度,收缩现浇板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军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家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砼规》P113,9.1.8

4、基础厚板或基础筏板

混凝土板厚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砼规》P113,9.1.9

5、无支承端部板配筋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砼规》P114,9.1.10

五、复杂部位楼板配筋要求

1、复杂部位楼盖构造要求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底盘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板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mm;顶层楼板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宜双层双向;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高规》P17,3.6.3

2、现浇预应力楼板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厚度可按跨度1/45~~1/50采用,且不宜小于150mm。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板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小主体结构对楼板施加预应力的阻碍作用。《高规》P17,3.6.4、3.6.5

3、转换层楼板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中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落地剪力墙和筒体外围的楼板不宜开洞。楼板边缘或较大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其宽度不宜小于楼板的2倍,全截面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0%,与转换层相邻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高规》P117,10.2.23

4、加强层及相邻层楼板

加强层及其相邻楼盖的刚度和配筋应加强。《高规》P118,10.3.2-4

5、连接体结构楼板

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网,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高规》P120,10.5.5

6、多塔楼、体型收进、悬挑、竖向体型突变部位楼板

多塔楼结构以及体型收进、悬挑结构,竖向体型突变部位的楼板宜加强,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钢筋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体型突变部位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高规》P121,10.6.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