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有这样的说法:创作“宅门剧”,一流编导是情怀加故事;二流编导只是讲故事;三流编导只会写宅门妻妾的八卦故事。作为2006年“现象级”大剧《乔家大院》的续篇,12年后电视剧《诚忠堂》选取乔家大院主人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霁为主人公展开叙事。《诚忠堂》的可贵,在于在续写乔家第五代传人时,凸显了乔映霁身上的家国情怀和超前的商业理念。
将主题诉求和人物光芒投射到当下现实,是年代剧可贵的创作秉持。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塔奇曼在《历史的技艺》一书中曾引特里威廉的话说,最好的历史作家是能够把事实证据同“最大规模的智力活动、最温暖的人类同情心以及最高级的想象力”相结合的人。理想的历史写作,应该是勉为其难地用文学艺术的手法,把过去的事实中最有情感价值和智识价值的部分呈现给普通大众。《诚忠堂》还原的是清末民初和“二次革命”的历史,以及在这一历史大潮和夹缝中努力复兴乔家商业帝国的努力。被家族派去广东学商8年的乔映霁并未按照乔家预期返回祁县,却在途中参加了刚刚爆发的武昌首义。这位大少爷不仅出巨银为革命家购买武器,还上战场赴死*敌。他对家族期待的“背叛”正是对历史潮流的顺应。待躲过一路追*回到山西,又爆发了反对袁世凯窃国的“二次革命”。乔映霁再次慷慨解囊资助革命,并为了十万茶农的生计,为将中国茶销向世界,冒死南下恢复乔家茶田茶道。《诚忠堂》对历史的还原不是停留在单纯讲一个传奇故事,而是站在时代高度上提炼主题,演绎人物,使题材、主题、人物“罩住”当下的现实。乔映霁遇到家族商业帝国和革命相抵牾时,两次毁家纾难,以商救国;乔家的家族经商理念“义、信、利”,他发扬光大定义为“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乱世中他不去自保其身、自守其财,而是和莲花一起追随了孙中山。《诚忠堂》人物身上的这些亮点,都是今天特别需要的,最可贵的就是家国情怀。他原来的想法只是单纯地做买卖,因为时代原因中断后,他坚持先有国后有商,先有国后有家,这不仅在那个年代非常可贵,在今天我们仍需要乔映霁这样有情怀担当的商人。近年来表现商战的年代剧并不少见,重修中华传统商业道德理应是一个永不疲倦的主题。正因为当下商业道德亟待重建,所以观看《诚忠堂》,人们很容易从它的现实对应性上受到启发,这也是该剧播出后获得好口碑的原因。
讲好年代故事,首先要有准确厚重的时代背景。乔映霁生于清末。剧中,他是在封建社会大厦将倾时去广州学商,在反清策源地做了革命党。武昌首义,因拿出几百万银子支持了张大帅,他也成了清廷追*的对象。民国成立,政局反复,发生“二次革命”,他再次支持反袁革命,又被通缉。“革命”环境险恶,商业抱负处在官府和世俗偏见的双重挤压中。积极建设现代银行进行得很不顺利,兴金融还富于民的理想难于遂愿。他一生坎坷,不仅“生不逢时”,还有一个崔望百时时在要他的命。这位乔家大院的新掌门人,是一个颇具悲剧色彩的失败者的形象。虽是动荡时代使然,但“九死而不悔”的追求真理、心怀天下的精神财富,使他成为一代晋商的楷模。剧中,江老太太、两任妻子、几个大掌柜以及反派人物的设立,既强化着时代氛围,又使乔映霁始终处在剧情“危机”中,故事愈加好看。
《诚忠堂》是一部兼具艺术情怀和艺术特色的品质剧。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我以为乔映霁的戏少了一些,其他人物如江老太太、几位大掌柜,包括崔望百的戏过重,加之饰演者表演出色,夺了不少戏。其次,剧中乔映霁的大哥映雩本是一个见多识广、既有革命思想又有现代商业头脑的智者,对乔映霁影响颇大却着墨太少。结尾莲花新婚不久就告别乔映霁去了俄国,没有给出充足理由也使结尾缺少高潮。如果40集的篇幅能够剪去一些无关紧要的戏,更多突出乔映霁的命运、情怀以及回肠荡气的爱情,这部剧会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力。
(作者范咏戈为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