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写的是什么意思?
这本书情节并不复杂,就是海归假博士方鸿渐归国后的一段职业、婚姻生活。这么简单的情节展开,也并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放在当代普通小说创作者手里,是无从下笔的。就算为了创作电视剧一样的“发水”,写出来的东西也是虚浮无物,臃肿难看的。
但是《围城》却很好看。
因为作者钱钟书本来就没打算好好讲故事。这部小说的主线简单明了到无处安插机巧,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本情节小说。
《围城》是一部语言小说。
什么是语言小说?说通俗点就是一个讲故事的相声。
故事精不精彩,对相声重要吗?重要。但是真正的相声高手就算是再平庸的故事,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讲出花来,获得满堂喝彩。
《围城》还不只是一部相声。他是一部生动描绘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圈内各种人物的相声。简简单单的故事,到处都是极有特色的人物,我们不管懂不懂这些人物,都会被书中的语言吸引。但是我们如果懂这些人物,则会对当时的社会圈子,小说真正要反映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
所谓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钱钟书自己说过: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他就是玩心大起,写一本书嘲讽中国传统意义的文人。因了他的性格和才情,结果小说里字字句句透着作者的抖机灵和蔫损。
如他描写几位老师逃到内地学校去任教旅程中的公车:
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癖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
如此形象生动的语言,明显就是在吐槽一些人。那些散布于小说中的各种各样的金句,带给读者从未有过的阅读快感。便是看不懂钱老先生的真正意味,文字的奇峰迭起足以让我们觉得淋漓酣畅。
我们讲诗的时候说到过“西昆体”最是晦涩难懂,因为“西昆体”用典多而艰深,不是普通人能读懂的,才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并非西昆体不好,而是太高深难懂。
《围城》就是小说中的西昆体,钱老先生学识如渊,他随时随地丢出的小包袱都隐藏着大量的用典和比喻。他以“不说破”的方式,全面吐槽了当时的文化圈子和涉及到的社会形态。
他的用典和比喻,都是在读者未必清楚的情况下像相声包袱一样给扔了出来,他比喻嘲讽的对象,都是当时民国时期文化圈子里的形形色色人物。
钱钟书在“围城”中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吐槽,虽然语言活泼有趣,让人欲罢不能,但是我们离那个时代已经有点远,离那个文化圈子也很远。即使有才情,也无阅历,所以我们不一定能真正领悟到钱老在小说中无时无刻用尖酸刻薄语言带出来的讽刺。
杨绛说过: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实是读不懂书的。
不知人无以读书,《围城》就是一部要先了解人生,更要有足够学识才能真正读懂的书。
其实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不复杂,语言艺术完全喧宾夺主,却正是这种富有才情的奇特语言方式吸引了我们。
并非所有的小说阅读,都一定要去提炼主旨。一部伟大的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带给读者的感受是多方面的。
《围城》的主旨就不大好提炼,我们沉浸在钱老带来的语言快感,就已经足够了。
钱老的小说有它自己的门道,但是我们看看热闹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