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蔡氏家庙
在丧礼上,“告庙”的规范名称叫“动柩朝祖”,即将棺柩用车拉到或用人抬到家庙或祠堂祭告祖宗。因为“动柩朝祖”是在祠堂或家庙举行,所以一般俗称为告庙,也有的地方叫报庙、上庙、拜庙等等,都是一个意思。
传统社会条件下,家庭或有大事,都必须开家庙或开祠堂祭告祖宗,诸如进学升学、科考功名、入仕入职、拜官升官、参军戍边、加冠及笄、男婚女嫁、添丁增口、过继承嗣、建房上梁、贸易商贾、瘟疫灾祸、寇乱战争、疾病丧葬等等。就是说,所有开祠堂开家庙祭拜祷告祖宗都叫告庙,丧事告庙只是其中一项。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百年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和管理当局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代表祖宗文化的丧礼是重点领域。新中国建立后,家庙祠堂等被视为封建迷信,告庙退出居民日常生活,现在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这方面的认知和感觉了。但在丧事礼俗上,告庙程序被延承保留了下来。
现实生活中,告庙的丧事操作较为混乱,说法也五花八门,讲究多种多样,有的甚至相互冲突。我们以规范丧礼典籍文本为依据,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首先必须清楚的是:告庙的“庙”是家庙,即祠堂,绝不是道家的土地庙、城隍庙、关帝庙、娘娘庙等,也绝不是佛家住着和尚供奉佛祖菩萨等的寺庙
(1)传统文化条件下,庙是祭祀的地方,家庙是祭祖的地方
庙的繁体字是廟,西周金文里就有,本义是祭拜祖宗的地方。佛教传入中国是东汉以后,道家兴起于宋元时期。所以,丧礼上的告庙在起源上肯定与佛家和道家都没有关系。相反,佛家道家利用中国人的祖宗信仰渗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文化。其切入点就是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形成的文化分割。
西周时期,祭拜祖宗,天子有太庙,诸侯有宗庙,大夫和士有家庙,一般居民百姓家庭没庙,也没资格有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建立家庙都是皇亲贵胄和达官贵人的专利。唐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建立家庙。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师长市长或厅局级干部,规格是很高的。没庙的家庭是绝大多数。
珠海杨氏祠堂
(2)祠堂是家庙的居民化和生活化,即一般居民家庭没庙,但祭祖有祠堂
一般居民百姓,包括文人墨客,没家庙,祭祖就到坟头。所以从西汉开始,流行墓祭。由于祭祖是经常性的日常生活事项,为了方便,人们就在墓地修建一些龛舍,存放祭祀物品等。龛舍越建越大,就成了房舍。房舍内布置祭品祭物,再将写有逝者名讳的“神主”搬进来,就是祠堂。隋唐之后,家庙与祠堂并行。建家庙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建祠堂是一般居民人家。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祠堂的数量和使用范围远远大于家庙。北宋司马光作《书仪》,南宋朱熹作《家礼》,家庭祭祀活动都使用祠堂的概念,不提家庙。
明代嘉靖时期,诏令允许民间联宗建祠,祠堂基本涵盖全体居民,家庙的使用范围反而是较小的。因为祠堂和家庙功能和作用都是祭祖,只要有祠堂就行了,家庙的等级划分也失去了实际意义。所以,在一般居民语汇中,家庙、祠堂、宗庙、宗祠,都是一个意思,即祖宗所在的地方或者说祭祖的地方。
(3)佛家所在叫寺,佛家附会勾连祖宗文化,民间称为寺庙,其实不是庙
由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般普通百姓人家,既没有家庙,也没有祠堂,但祭祀活动一直都有。所以,佛家和道家就钻了这个空子,在寺院和道观开展祭祀业务,招揽信徒,赚取香火钱。于是寺院变成寺庙,道观变成土地庙、城隍庙,以及蕴含特定意义的关帝庙、娘娘庙等等。
所以,作为中国人,必须厘清一个基本概念:告庙告的是家庙,核心意义是祭祖,即将家有丧事的情况祭告祖宗。为逝者请位,祈祖宗佑护。
寺庙是供奉佛祖菩萨的地方,到寺庙去的信徒或众人是通过罪己赎身、劝善从善、许愿还愿等以祈求福禄或佑护。都有祷告,都有祈求,家庙的对象是祖宗,寺庙等的对象是佛祖菩萨。目的和功能是一样的。老百姓乐意接受,这才是佛教在中国能够立足的根本点。
2022年,南京玄奘寺供奉“南京大屠*”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等人的牌位,与家庙祭祀的意思是一样的,背后肯定是日本人,毋庸置疑。这在古代可是十恶不赦的“大不敬”之罪,可南京市当局以“寻衅滋事”草草了事。这是中国人的悲哀,也是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悲哀。
(4)“土地庙”“城隍庙”等是受道家影响的民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家庙是根本不同的
“土地庙”“城隍庙”等供奉土地公公、土地奶奶、山神、河神、谷神、阎罗、判官、小鬼,以及特定神仙人物等,主要功能有两项:一是祈福,供当地民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镇吓,通过生死簿、地狱等,震慑和威吓做坏事的人。中国文化信仰在核心意义上从来都是只信祖宗,不信鬼神。当方土地、阎罗判官小鬼等是民间文化包括演义小说等臆断出来的,终究不登大雅,所以“土地庙”“城隍庙”等肯定也不是丧礼告庙的对象和场所。
庙是祭祀的地方,家庙是祭祖的地方。祖宗可以享受祭祀香火,对人们有特定意义的神或人格神,也可以享受人间香火,关帝庙、二郎庙、妈祖庙、娘娘庙等等,都是这样来的。
从传统文化意义上讲,北京的天坛,以及地坛、日坛、月坛,还有社稷坛,都是庙。社稷坛是皇家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天地日月坛是皇家祭祀天地日月的地方,实质意义上就是庙。
青浦城隍庙
2、告庙的典籍来源和文本依据
(1)《仪礼》的规定
《仪礼----既夕礼》有:“迁于祖,用轴。重先,奠从,烛从,柩从,烛从,主人从。”
就是用车将棺柩拉到祖庙,朝拜祖宗。重是标识逝者魂灵的物件(功能相当于后世的魂帛和灵位),奠是祭奠供物和设施,烛是火把,柩即棺柩,主人即丧主和主家其他丧服人员。
(2)《礼记》的规定
《礼记-----檀弓下》有:“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意思是说,丧礼规定,葬前要先朝祖庙。顺从死者“出必告”的孝子之心。也因为死者对远离故土感到哀伤,所以先到父祖的庙里告辞,然后启程。商朝人告庙后,棺柩停在祖庙里;周朝人告庙后就直接下葬。
(3)《朱子家礼》的规定
《朱子家礼----丧礼》有;“奉柩朝於祖。----祝以箱奉魂帛前行,诣祠堂前。执事者奉奠及倚卓次之,铭旌次之。役者举柩次之。主人以下从哭。”
就是说,发引出殡之前,要将棺柩抬到祠堂朝祖。次序是魂帛在前,奠供次之,铭旌次之,棺柩次之,最后是丧服人员跟随。
(4)《大唐开元礼》的规定
《大唐开元礼----丧仪》有:“祖奠。-----柩动,旌先,主人以下从哭于柩后。”
就是说,动柩朝祖,铭旌在前,之后是棺柩,后面是主家丧服人员。
(5)《大明会典》的规定
《大明会典-----庶人丧仪》有:“发引前一日。乃迁柩。祝以箱奉魂帛导柩前行。丧主以下从哭。男子由右。妇人由左。重服在前。轻服在后。服各為序。侍者在末。无服之亲,男居男左、女居女右、皆次丧主主妇之后。”
就是说,发引出殡前一日,动柩朝祖。魂帛在前,棺柩随后,丧服人员按丧服等级及亲疏远近等依次跟随。
(6)《大清通礼》的规定
《钦定大清通礼》有:“迁柩朝祖。祝奉魂帛就灵车,奉主椟设魂帛后,次明噐,次铭旌,次灵车,次功布,次轝,外亲分挽引布在前,丧主以下绖杖衰服男在柩旁歩从,女在柩后舆从,哭不絶声。”
就是说,迁柩朝祖,队列依次是魂帛、明器、铭旌、灵车、拉车人员、幡旗、丧服人员。
《仪礼》《礼记》《朱子家礼》是礼仪典籍文本,《大唐开元礼》《大明会典》《钦定大清通礼》是礼仪制度文本。换句话说,前者是理论指导,后者是规章制度。
由此可见,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在发引出殡前动柩朝祖一直都是丧事操作的规范程序,从来没有变过。
福建龙岩温氏家庙
3、告庙礼仪的现实丧事选择
现实生活中,告庙如何操作,要点如下:
(1)告庙对象的确定
告庙的核心意义是祭祖,所以告庙的对象肯定是祖宗,即家庙祠堂里的列祖列宗。也就是说,告庙就是到家庙祠堂,对着祖宗牌位祷告祭拜。
所以,南天玉帝,地府阎罗,土地公公,城隍老爷,关公大圣,妈祖娘娘,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等等等,佛家和道家的所有香火,都与告庙无关,都不是告庙的对象。
一般居民家庭,家里供奉祖宗牌位的,请祖宗牌位告庙;家里没有祖宗牌位的,可以现时制作祖宗牌位告庙。祖宗牌位的一般写法是"×氏门中先远历代昭穆宗支之位"。
现实生活中,一般习俗要求,告庙可以不动棺柩,但必须灵位和(或)遗像。灵位和遗像代表逝者魂灵,表示逝者已经到场了。
(2)告庙地点的选择
丧事活动中,主家有家庙或祠堂的,应当到家庙或祠堂按要求上庙;没有家庙或祠堂的,应当择地告庙。
一般来说,择地告庙的,选择在家庭之外较为开阔的地带。因为参与告庙的人数较多,所以,尽可能选择较大的空间范围场所。
告庙场所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无主之所。就是说,你家不不能到别人家拥有所有权的场所祭祖告庙。你家的祖宗你家祭,但不能到别人家祭。当然,别人家同意不在乎的,也可以。
所以,公共的荒地、废地、余地,以及广场、堆场、场地等等,都是告庙可以选择的地方。
(3)告庙的礼仪设置
告庙前要先置庙,规范的告庙,应当搭建必要的棚屋,进行必要的遮挡,然后将祖宗牌位和逝者的灵位、牲飨和供奉等移至该地,形成家庙祭拜格局。也可以使用一些旗幡。
实际操作中,告庙的礼仪设置也可以简化。抬上供桌,捧上祖宗牌位和逝者灵位,拿一条席子将供桌圈上,即算简易家庙。条件环境虽差一些,但意思到了就行。
(4)告庙的基本礼仪程序
告庙礼仪基本程序如下:
①主持人或司礼人员整衣、净手、行礼,主家丧服人员稽颡。孝子孝孙等主家丧服人员,按灵堂丧位要求,在灵位两边稽颡,即跪姿,身体前倾,双臂前伸,手心朝上,以额头在两手之间触地拜伏。
②主持人或司礼人员祷告。
③告庙参与人行礼。
(5)告庙告语的基本内容
告庙的祷告语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逝者位份;二是逝者生平和事业功业;三是祈福语词。
关于逝者位份。告语中必须明确逝者位份,即逝者在列祖列宗中的序位。一般来说,较为规范的位份是“×氏×宗第×代孙×××(逝者名讳)”。逝者为女性的,用其丈夫位分,后加“之妻(之正室)×××(逝者名讳)”,即“×氏×宗第×代孙×××(逝者名讳)之正室×××(逝者名讳)”。丈夫在世的,应当省略丈夫名讳,直接用妇人丈夫的序齿位分,即“×氏×宗第×代孙之长媳×××(逝者名讳)”。
关于生平事业功业。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卒时间;二是家庭社会贡献;三是德行操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参照“讣告”或悼词等。从来源上讲,现在丧事活动的告别词和悼词,就是从古法丧事告庙的告语告辞传承演义而来。
关于祈福语。都是些溢美好话,如“现告慰×氏列祖列宗,希祖宗神灵佑护本家兴旺昌盛,子孙繁盛安康”等。告庙的实质是祭祖,所以结语可以有“呜呼!”“呜呼尚飨!”等格式语词。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龚氏家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