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3:2000-2009年国内旅游总花费及增速
图 4:2000-2009年国内游客人次及增速
由于疫情的出现,导致人们的出行、消费受限,因此表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上,就是消费能力的下滑。反映这一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从 3 月的 9.3%下滑至 5 月的 4.3%, 下滑幅度达到5%,幅度较大。
图 5:2002-2004年中国各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受此影响,非典时期的PPI、CPI指数也均呈现下滑趋势,分别在2003年3、4月相关指数达到最高峰之后,持续下滑,直至2003年7月才趋向平缓,此后逐步回升。此外,在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相应的跌幅或下滑趋势,但总体来说比较温和。
图 6:2002年6月-2003年12月中国各月CPI、PPI指数
疫情相似,但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当然,历史不会重演,人也不会跳入同一条河流两次。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程度,既取决于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与疫情控制程度、影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有关。当前疫情可能对宏观经济及部分行业造成的影响,不能简单与2003年非典疫情进行对比。
从上表可知,2003年非典疫情从出现首例病例到通报时间间隔达到2个半月,而此次疫情则要短得多。同时,由于此次控制疫情采取行动迅速,部分城市直接封锁主要交通道路,春节假期同时延长,企业开工、学校开学等均推迟,对部分交通路线进行管制、减少航班或火车班次等,均在某种程度上减缓大规模春运人口的移动与疫情的扩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的高峰时间将有可能在2月份到来。整体上此次疫情的影响时间跨度将可能缩小,对经济的影响层面也相应削弱。
不过,2003年非典时期的宏观政策,或许值得当前借鉴。正如最近一些新闻、评论所指出的,在这次的疫情中,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可能最为恶劣。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比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央行就发布了有关货币信贷指导意见,对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进行当的信贷倾斜;在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的基本上,定向做了信贷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