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消毒方法分几类,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5 22:58:42

消毒剂是用于消灭传播媒介上面的病源和微生物,是阻断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措施和手段。近期网络上全是“误入羊圈”的段子,很多人尝试各种办法进行消毒,但是如果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可能会成为“投毒”,接下来和大家介绍9种消毒剂及其作用,请大家正确使用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方法分几类,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几种(1)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九大类: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类消毒剂,其*灭微生物有效成份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它们*灭微生物作用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温度越高*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说来,*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1000mg/L,作用30min。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8-70%不等)、过氧乙酸(18-20%)、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是,由于大多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物品或皮肤消毒,一般消毒物品时可用0.5%,消毒皮肤时可用0.2-0.4% 作用时间为3min。在无人环境中可用于空气消毒,用2%过氧乙酸喷雾(按8ml/m3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1g/m3计算),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


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500mg/L,作用30min。臭氧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溶于水时*菌作用更为明显,常用于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时加臭氧量为0.5-1.5mg/L,水中余臭氧量0.1-0.5mg/L维持10min可达到消毒要求,在水质较差时,应加大臭氧加入量到3-6mg/L。


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剂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可*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它们赖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可*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 。


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可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藉、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此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菌和去污双效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菌效果和*菌速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