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根海棠的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
球根海棠的传统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扦插、嫁接、分株等方法,繁殖系数低、苗木质量差、繁殖周期长、品种推广慢,且受季节和自然发育的限制, 严重阻碍了花卉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植物的离体快速繁殖, 是日前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成效的一种技术。利用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期内进行大量繁殖,迅速形成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广大鲜花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组织培养还可以提高苗木质量,使品种纯化扰化,加快繁殖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完整植株上的成熟茎段作为试验材料。
1.2 培养基以MS 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加入琼脂6 g/L、蔗糖30 g/L,pH 调整为5.8,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6-BA 和IBA。
1.3 试验方法
1.3.1 材料处理 取球根秋海棠完整植株,流水冲洗30 分钟,用75%酒精消毒20 秒钟,然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8 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 次;将消毒好的植株分割成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1.3.2 初代培养 将处理好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上,每瓶接3 个,共接10 瓶,进行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基的配方参考段金玉等的研究, 为MS 6-BA 2 mg/L IBA 0.5 mg/L。培养温度保持在25 ℃左右,光照时间12 小时。
1.3.3 继代培养 待球根海棠茎段上芽长出时, 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单芽茎段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 进行培养, 形成完整植株。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宜球根海棠继代培养的配方, 试验设计了3 种继代培养基的组成:① MS IBA 0.2mg/L 6-BA 0.2 mg/L;② MS IBA 0.2 mg/L 6-BA 0.5 mg/L; ③MS IBA 0.2 mg/L 6 -BA 1mg/L。每个配方接6 瓶,每瓶接3 个单芽茎段。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条件一致。
1.3.4 生根培养 选择通过继代培养形成完整植株的强壮单株,转接到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在此基础上确定生根配方,试验设计了3 种生根培养基的组成: ① MS 6-BA 0.2 mg/L IBA0.2 mg/L; ② MS 6-BA 0.2mg/L IBA 0.5mg/L;③MS 6-BA 0.2 mg/L IBA 1 mg/L。每个配方接6 瓶,每瓶接3 个单株。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一致。
1.3.5 移栽试验 将生长健壮的完整植株,经过炼苗后, 从瓶内取出, 洗净根部粘着的培养基,尽量全部去除,移入装有消毒后的基质的营养钵中,栽前将基质拌湿,栽后要浇透水,用塑料薄膜盖住保温保湿,待根系恢复正常生长后,可去掉塑料薄膜,使之在自然环境中生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茎段芽萌发的影响 将经过处理的球根海棠茎段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其中3 瓶茎尖,7 瓶茎段,培养10天时观察,芽逐渐开始萌发,培养20 天时观察,芽几乎全部萌发。由于茎尖存在顶端优势,有利于芽的萌发, 所以茎尖芽的萌发速度要比茎段芽的萌发速度快一些(见表1)。
表1 不同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上芽萌发情况
由表1 可见,培养10 天时,茎尖的发芽率是44%,茎段的发芽率是24%;培养20 天时观察, 茎尖的发芽率是100%, 茎段的发芽率是81%,由此可见,茎尖芽的萌发速度快于茎段芽的萌发速度。
2.2 继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增殖率的影响 将初代培养所得的球根海棠的芽苗分割成单芽茎段接种到三种继代配方基中进行培养,10 天时观察, 差别不是很明显,40 天后即可观察到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丛生芽增殖的情况(见表2)。由表2 可见,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球根海棠的单芽茎段在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中均有增殖, 但对丛生芽的诱导情况是有所差异的。其中1 号配方增殖率为256%,叶片较小;2 号配方增值率最大,为294%,叶片较之1 号和3 号配方最大;3 号配方增值率最小,为178%,叶片较大。经试验证明,2 号配方最适宜球根海棠的继代培养。
表2 不同继代培养基配方诱导丛生芽情况
2.3 生根培养基配方对球根海棠生根的影响 选取经继代培养后的形成完整植株的强壮单株进行生根试验,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见表3)。
表3 不同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情况
由表3 可见, 不同生根培养基配方对根的分化促进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各配方中,植株均有生根, 其中,1 号配方植株生根量少且细弱,无侧根,促进作用表现较弱;2 号配方,根量多,根比较粗壮且长,有大量侧根,促进生根作用明显;3 号配方植株根少,但是根粗壮、根较短,也有侧根,对生根有部分抑制作用。
3 讨论
关于球根海棠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报道多数采用叶片作为外植体, 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实现植株再生。王艳萍等研究,这种方式所需时间较长,再生植株存在一定的变异,愈伤组织经多代继代培养后的再生能力下降。本试验采用茎段作为外植体, 直接诱导芽萌发, 并形成丛生芽,具有繁殖速度快、不易产生变异的特点。
球根秋海棠组培快繁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外植体材料带内生菌, 影响了组培苗的增殖及成活。通过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200 mg/L 青霉素, 并选取不发生内生菌的组培苗继续进行继代培养,利用此方法有效控制了内生菌的发生,内生菌发生率由60%降到了25%,提高了球根海棠的繁殖效率。
通过达克东等研究, 在确定继代培养配方和生根培养配方的试验时,可以看出,激素浓度过低,对于茎段诱导能力较弱,芽萌发速度慢,丛生芽增殖数受到了限制,根的长势较弱,根量少;激素浓度过高,也会抑制丛生芽的生长,从而降低了丛生芽的增殖数, 虽然刺激了根的加粗,但是根量较少。
茎尖具有顶端优势, 在培养过程中会促进芽的萌发, 在继代培养时可以间接促进完整植株的形成,从而缩短育苗时间;单芽茎段在受到刺激下开始萌发,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所以芽的萌发速度较慢,在继代培养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完整植株。
刘福平等在研究球根海棠完整植株的移栽时,总结了幼苗从瓶内移栽到外界环境当中,发生了以下几种变化:由异养变成了自养;由无菌的生长环境变成了有菌的生活环境; 由恒温、高湿的环境变成了变温、低湿的环境, 变化非常大。
移栽时,选择生长健壮、生根情况适宜的植株进行移栽,移栽前进行炼苗,为防止透气过程中植株干枯,可加入适量的水。移栽前,应将基质拌湿,用塑料薄膜搭好简易拱棚。移栽时,注意在取出植株过程中,避免伤茎和叶,去除培养基时,尽量清洗干净,并避免伤根。移栽后充分浇水, 放入已搭好的拱棚内, 前一个星期,可适当通风, 但要保持较高湿度, 防止叶片失水干枯。
在移栽试验中,成活率较低,为8.75%。总结影响移栽成活的原因有4 点。①移栽后经历低温: 刚移栽的组培苗还未适应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就经历低温,对于球根海棠的生长是不利的。②通气不良,湿度过大:移栽后放入加有水的盆内,保证其充分吸水,导致营养钵下方不通气, 拱棚内湿度过大, 使移栽的组培苗发霉腐烂。③植株受伤:培养在三角瓶内的植株,瓶口较小,在取出植株的过程中,容易伤叶和伤茎,在清洗培养基的过程中, 培养基不易洗净且容易伤根。④基质带菌:移栽的基质中存在一些病菌,影响球根海棠根系的恢复。若要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应根据球根海棠生理习性、当地的气候特点、移栽季节、设备条件等逐步缩小这种变化,以实现高成活率、低成本的移栽。
4 结论
本实验认为,球根海棠最适初代培养配方:MS 6-BA 2 mg/L IBA 0.5 mg/L;最适继代培养配方:MS IBA 0.2 mg/L 6-BA 0.5 mg/L; 最适生根培养配方:MS 6-BA 0.2 mg/L IBA 0.5mg/L;最适培养温度保持在25 ℃左右,光照时间12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