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富有人文韵味的,还有上海城隍庙。
虽说这里如今已是集商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但它的古建筑群和街边商铺依然保留了老上海的风貌。
沿街的骑楼小吃,虽然已焕然一新,但那粗狂的姿态和足足百年的老字号,却依旧昭示着它们的传统根脉。
而穿街走巷,你还能看到四射的马路边摊、络绎不绝的游人,曾经上海最朴素、最接地气的生活面貌蓦地跃然眼前。
与之形成有趣对比的,则是上海新天地。
这里同样保存着弄堂建筑的风貌,但与酣畅淋漓的古香古色不同,它透着一股中外合璧、新旧并蓄的文艺复兴之风。
在新天地,老房子早已成了酒吧餐馆,弄堂里洋溢着年轻潮人的朝气;马路两侧则是各色工艺品店和咖啡店,处处是独树一帜的艺术气息。
明黄色的弄堂老房与精致的店铺门面相映成趣,又与周边现代化的高楼遥遥相对,形成一种独特的都市韵味。
无论是那些令人感怀的老建筑,还是新潮与旧韵融合的新空间,上海的魅力都在于这份久远的人文情怀,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座城市的生活不仅体现在建筑和街景之中,更蕴含在那些让人口口回味的地方风味美食里。
上海正是一座擅长用味觉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幸福感的城市。
走在上海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就是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吃。
也许是一家小小的沙县小吃店,从里面冉冉而出的香气便让人食指大动;也许是一家老牌小笼店,精致的蒸笼端上来时便让人垂涎三尺。
而上海最出名的地方小吃,莫过于那香气四溢、直把人的味蕾勾走的生煎包了。
一个小小的笼屉里,装满了芝麻酱、黄瓜丝等配料,映衬着其中色泽金黄的香喷喷生煎馅饼,看上去便让人食指大动。
生煎包师傅施展的是一门娴熟到极致的手艺,只见他双手在案板上翻飞,一会儿便把这香气四溢的美味制作出来。
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地道的上海小吃,这里还有各色中外美食争妍斗艳。
徜徉在思南路上,那些遍布林立的西餐厅就让人赏心悦目。
在一家装潢典雅的乡村小馆里,我点了一份原汁原味的道地牛排。
肉香四溢的牛排在口中化作暖暖的幸福,配上一杯香浓的卡布奇诺咖啡,硬是让人止步欣赏这幽静街区的浪漫情调。
而在南京路步行街,则是中外美食荟萃,让人一下子便品遍了上海乃至全世界的各色佳肴。
离不开美食的,固然是上海人的饮食文化。
在田子坊里,就能看到当地一种别具一格的饮食习俗。
无论走到哪一家小酒馆,都会看到食客们或坐或立,边品尝小菜边畅饮黄酒。
那一缕缕酒香和腾腾热气,一时间洋溢在整个小巷子里,而身着长衫马褂的酒保们说说笑笑地劝酒,也让整条弄堂彷如一个移步复古的小世界。
久而久之,我简直要被上海人这淳朴的酒文化所深深折服。
上海曾是东方小吃和西餐的交汇之地,不同文化在这里汇集成一种全新的饮食风尚。
那浓郁的酒香和饭香,以及食客们舒适惬意的神情,无一不在诉说着这里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
作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上海的市容市貌自然是焕然一新的。
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里处处彰显着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生活情调。
上海给我的第一映像,就是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
无论走到哪里,路面都是一尘不染,确实应了“好整以暇“这个说法。
据说,这都要归功于这里卓有成效的环卫体系。
即便在白天,也时常能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循环不止地对街道进行保洁。
难怪上海的街头整洁如新,即便是小街小巷,也一尘不染。
环境的卫生只是这座城市良好市容的一个缩影。
步行在外滩沿线,除了感受那一道靓丽的江景风光线,我还被那两旁临江公寓的优雅气质所深深吸引。
临江的建筑群都是上世纪初那种露台百叶窗的老式公寓楼,阳台镂空的石栏杆依稀可见岁月的痕迹,却又被精心修葺一新,饰以素雅的浅黄色调,平添了一股老式情怀。
而每一幢公寓前,都或多或少地点缀着精心设计的园艺绿化,灌木树篱错落有致,绿草青青,尽显这些公寓楼群本身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