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孩子擀皮包好的水饺,附文说“擀皮技术越来越高了,老母亲很欣慰!”赢得了很多家长、老师点赞。这个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是班里的第一名,还是班长,在家也特别会做家务,妈妈经常晒他炒的菜或者给家里买的早餐,还有每天举一举弟弟的小视频,是个会做家务、有爱心、又爱学习的孩子,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大部分孩子做家务方面令人堪忧,自己的衣服不会洗、自己的房间不知道收拾、自己的书包还要家长整理、饭菜送到嘴边才肯吃,就差挂一个大饼在脖子上了。可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
今年,上海一家学校将做家务列入了家庭作业清单,目的就是想改善这个状况。学校有个《树德作业本》,家务清单就在首页,上面印制了“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鼓励孩子在家做家务,“从小事做起,从小家做起,孩子将来才能担更多义务和责任。”
网友们纷纷评论这一举措值得在全国推广,可见家长对做家务这项作业要求极为迫切。因为家长容易心软,本来想让孩子做家务,可是孩子一撒娇、一耍赖、或者做的不好,家长就会放弃对孩子的要求,越放任孩子就越不会做家务。
其实,做家务对孩子来说真的有很多好处。
孩子做家务有什么好处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1、提高认知能力
我们大人都是视觉动物,视觉体验比其他感官体验要敏感。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知觉对大脑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不光通过视觉认知世界,充分运用五官才可以真正感知世界。
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充分调动五官积极性,比如教孩子做西红柿炒鸡蛋,孩子能用眼睛看到西红柿和鸡蛋的样子,用鼻子闻到气味,用嘴巴尝到香味,用手感觉到西红柿的汁水和鸡蛋液的粘性,用耳朵听到“滋滋啦啦”炒菜的声音,对孩子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感受。做家务越多,感官体验越多,孩子的认知能力就越强。
2、巩固语言基础
语言能力强不是光说不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语言代表的意思,才能印象深刻,以后才能灵活运用。比如上面的西红柿炒鸡蛋,如果只是看菜谱、听别人说做法,自己不亲自去实践一下,没有感性的认识,永远无法真正理解这个过程,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如果自己亲自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理解书中或者别人口中描述的色香味,跟父母不断的互动交流,孩子就能理解更多词语的含义,打下更坚实的语言基础。
3、培养秩序感
秩序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家务的不同步骤,体会空间和时间的秩序感。比如西红柿炒鸡蛋,先炒鸡蛋和先炒西红柿,最后出来的成品的感觉和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体验不同的家务劳动,慢慢强化自己的秩序感。
4、提高专注力
做家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才能做好家务。炒菜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火候、时间,菜就被炒糊了,孩子就能体会到专注力的重要性。做家务时不敢分心,以免带来麻烦。不断锻炼这种专注力,孩子的专注度就越来越高。
5、培养独立性
父母不可能跟着孩子一辈子,早晚要孩子成家立业,早一点学会做家务,孩子就会学会独立做一些事情,独立性就被慢慢培养起来。不要等到成年了再后悔,只能依赖父母、依赖外卖、依赖家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