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面为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古老而有趣的娱乐方式,那就是“流觞曲水”。
所谓的“流觞曲水”指的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
这一种娱乐方式最早源自于古老的上巳节。上巳节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又称“重三”“春禊”。它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这一天,古人要举行“祓禊”仪式。这种仪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周礼》记载:“岁时祓禊,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这里的祓,是指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指修洁、净身的意思。祓禊就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会在蜿蜒曲折的溪流边沐浴以驱除不祥。
到了汉时,三月上巳,正式确定为节。每逢该日,不论贵贱,不分男女,人们都去水边洗濯,成为约定俗成的礼式。
人们在祓禊之后,便随意坐在弯曲的溪水边,在上流放置盛酒之杯(觞),任其漂流而下,酒杯漂至谁面前停下,谁就要取来饮下。根据《诗经·郑风·溱洧》的记载:当时的郑国,在阳春三月,人们都会聚集在溱水和洧水之旁,看着这清澈而盛大,男女青年在水中欢声笑语,赠花传情,正所谓“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洵訏且乐……赠之以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