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回廊清风
(张公亭)
张公亭位于公园前区湖北岸,是一座四层的园柱形拱顶建筑。
张公亭是它那个时代学习西方建筑的产物。和公园四顾轩图案均为长方形的规则相对照,张公亭的建筑设计都是圆形的。它是墓庐式建筑,外貌是圆的,房间是圆的,每层的回廊是圆的,四层上面的小拱顶是圆的,就是每层的楼梯也是圆弧形的。这种圆形的建筑,给人一种肃穆的压抑。它是原汉口市政府1935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造的。
张公亭净高19.6米,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很高很美的建筑了。随着时代的前进,张公亭自然也成了公园一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站在张公亭四楼,近可以饱览公园秀美,远可以看到影影绰绰的龟蛇二山,浩荡的长江汉水,苍苍茫茫的江汉平原……使人情不自禁想起楚天极目的名句,这时候清风徐来,令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而今,张公亭周围的梧桐树都长大了,绿荫遮日。幸好透过树叶,还可以看公园绿树葱茏,亭台掩映,湖光波粼。张公亭则像一位世故老人,总是静静地斜倚在湖岸边,看游船荡荡,听笑声朗朗……
08
浅底乐矣
(观鱼港)
过了中区小桥笔直向西走过去,就是一个小小的河湾。“观鱼港”三字虽然直白,却也通俗,它就镶嵌在河湾那边的驳岸上。
河湾不大,对岸的长条花坛一目了然。两岸对称地连着一溜漆成粉白的铁栏杆。栏杆这边是一抹平地,紧挨平地的是一个椭圆形大花坛。花坛以小叶栀子花为边,当中或密或疏地散植着的是棕榈,棕榈周围点缀着丝兰和山石,这硬枝硬石所形成的明快简洁,使观鱼港周围别有一番南国的俏丽情调。
河湾里种了一大半荷花,高高低低的荷叶在风里摇曳,给周围送去清香。全开的、半开的以及刚露尖尖角的荷花,各自显摆着自己的艳丽。河湾的水没有一点涟漪,连绵不断的絮云在河里慢慢飘动;河湾的水也特别清亮,可以看见游弋的小虫,也可以看见底层的泥土。一条小鱼游过来了,又有两条游过来了,紧接着三五成群的鱼也游过来了,它们那样自由,那样快乐,这个小河湾真是他们生活的乐土啊!古人说有谁知道鱼的欢乐呢?*有词云“鱼翔浅底”,可见他是知道鱼的快乐的,所以这篇小文题目借用了他的寓意。
河湾边是人们喜欢的场所。活泼天真的小朋友在花坛边跳舞,热闹快乐的年轻人在山石边照相,幸福甜蜜的恋人紧靠着栏杆细语……他们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使观鱼港周围平添了许多欢乐祥和的气氛。
祝愿人和鱼都在各自的世界里欢快地游啊!
09
桃花归鹤
(桃花岛)
一群北上的仙鹤在武汉上空盘旋,它们在寻找栖息的地方。
有两只身强力壮飞在前面的仙鹤,一眼看见了黄鹤楼前得天独厚的地势,马上落下云端,一左一右高踞于黄鹤楼前,雄视千里,声振云天。
另几只身小力弱后到的仙鹤,性怯胆小,试探了几次,还是不敢飞往繁华的所在,正在彷徨盘旋时,它们忽然看见江北岸一处河溪清清、林木葱茏的地方,便高兴地落下休息。在幽静美丽的园林环境里,它们愈显怡然自得。于是,这幅动静结合的园艺雕塑景点“桃花归鹤”便自然而生了。
桃花岛位于连接公园中、后区的小桥旁,岛上遍植桃花和松树。桃花岛前,绿水清清,岸上的桃花和水里的桃花总在比美却总又难分上下,公证人松树老爹也只好认真地审视它俩。几只仙鹤旁若无人地在一旁嬉戏:有的在起舞,有的在歌吟,有的在戏水,有的在聆听……这样的整体图像便构成了在现实中没有而在国画上常见的“松鹤图”。
这幅图画是意味深长的。动中有静,静中寓情。动则优美,静则和谐。务请各位仔细欣赏。
010
逶迤三峡
(三峡屏)
一到后区大草坪,老远就看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型瓷嵌壁画墙“三峡风光”,人称三峡屏。
三峡屏是紧靠在一常绿林带的长方形墙体建筑,由一大二小的三面墙体组成。总长约35米,高约12米,恰好屏风一样将原来偌大的草坪一分为二。视觉中,三峡屏依偎着绿树,绿树簇拥着三峡屏,因而三峡屏显得格外妩媚绚丽。
站在三峡屏前,游人无不惊叹创作者博大的胸怀,他(她)用浓烈的色彩、写实的手法,将三峡俊俏奇伟、雄浑磅礴的气慨极生动极精炼地表现出来,让你仿佛亲临三峡风光,那雄峻的山峦、奔腾的江水,都活生生地展现在你面前。置身于这样广阔的情景中,你不自觉地感到自己渺小了。
三峡屏给游人以陶醉和满足。当游人离开三峡屏走回拱桥,恋恋不舍回过头来再看一眼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更奇妙的景象:三峡屏漂亮极了,那稍远处高大的林荫树,它们也好像簇拥着三峡屏,但是它们那丰富的林际线,在蓝天的背景下,高低错落,跌宕起伏,那丰富流畅的线条所形成的奔腾不息的气势,不就是三峡雄健的身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