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历史上还是小说中赵徽柔与李玮的婚姻都颇无奈与不幸,而在原著中这种不幸更多了几分灾难骤然降临的恐慌感,皇帝赵祯的决定有其自私的成分。剧版加入的这一段削弱了这种不幸骤然降临的冲击感,而多了些前缘注定的宿命感,皇帝赵祯做赐婚决定则有了赵徽柔流露过的情感依据。也无怪乎不少原著党对此改动甚是不满,认为这是破坏了原著精神,有洗白赵祯的嫌疑。
其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对于原著的改编常常难以避免。小说和影视剧作为不同的载体,在表现形式上和尺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些改动在所难免。因此即便是原著党,也很难苛求影视版的剧情与原著内容完全能够一一对应。但对于原著情节的改动和对于原著精神的改动仍有区别。譬如在梁怀吉的年龄以及家庭背景方面,电视剧《清平乐》也作出一些调整,但对于人物性格及剧情逻辑没有太大影响,所以也未引起过多争论。而剧情中增加的徽柔与李玮的前缘则会对后续故事的因果逻辑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原著精神,所以会出现“魔改”的评价。
但影视魔改原著到底是不是罪?推及到更广阔的范围,如果仅以结果论,则很难给出个肯定的结论。譬如上世纪八十年代TVB拍摄的以83版《射雕英雄传》为代表的一系列金庸剧,可以说无论剧情还是人物性格,乃至于剧作的整体格调都与原著相去甚远,只要认真读过原著者都会承认是“魔改”剧。但时至今日,这些剧仍被不少观众奉为不可超越的经典,甚至对其他更忠于原著的影视版本颇有微词。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87版《红楼梦》等“公认”的经典剧集身上,相对于原著,不仅改剧情,还要改人物性格,且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所流露出的编剧的褒贬态度明显夹带私货,却依然被奉若神明,不容侵犯。是这些小说本身写得不够好,需要影视剧来补足吗?抑或是这些小说的影响力微不足道,不足以与影视版本相提并论吗?当然不是。可能大抵上原著党(特指坚决拥护原著的读者)和影视迷从来就不是同一群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