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未来什么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8 00:14:28

1991年,星期日工程师们在认真调试上海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所需的氧气分析仪。白海临 供图

“这些年来,苏州一直秉承这种‘星期日工程师’的引才用才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一些科创企业、环保企业,我们看到沪苏两地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创新的溢出效应涌现出来。”他说。

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建立,数据很直观。2022年,长三角集成电路的总营收占到全国60%以上,人工智能产业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全国超3000家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企业,有一半位于长三角。每三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产自长三角地区。

破局

但亮眼的成绩背后也藏着隐忧。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加快、加深破解”,权衡说,比如,加快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已非常紧迫。

在联合调研的过程中,不少沪苏浙皖的全国人大代表注意到一个现象:产业项目同质化明显,各地仍然存在“抢跑道”现象。部分高端产业、前沿产业,在区域内的布局相似度较高,资源分散。

权衡提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应当形成一个创新网络、创新链,在创新网络当中有不同的节点,各地找到自己最优位置、最佳节点,发挥比较优势、创新优势,从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

长三角一体化未来什么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什么(5)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图源 上海科技微信公众号

“现在各地都在抓创新,积极性都很高,独立做自己的创新也不是不可以,但有可能导致创新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导致一些领域将来会出现过剩。”权衡对此有些担心。

如何破题?

权衡表示,要形成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就需要建立财政投入、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制度。“创新共同体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是一个可持续的利益共同体,要让合作多方均可取得更多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多方共赢才能做大做强。”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基于此,权衡呼吁,支持长三角建立成本共担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利益共享的税收分享机制,建立跨区域财税分享相关配套制度,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此外他认为,长三角还需在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层面形成顶层设计。“目前各地均以行政单位为主体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每个行政主体内部规划都很好,但深入推进一体化之后,相互之间的规划对接应该怎么做?这里应当体现一体化的要求,目前示范区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可以逐步推广。”

权衡提出,针对当前区域规划“多头负责”产生的治理问题,比如规划体系衔接不够、技术标准不统一、功能配套不足、实施机制不够协同等,建议尽快探索构建跨区域的统一的“多规合一”的改革试点,强化规划规范和标准统一,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等。

使命

在权衡看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应当放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和思考。

长三角一体化未来什么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什么(6)

位于沪苏交界处的元荡桥。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从国际层面看,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应当以更高质量发展,参与到全球合作与竞争当中,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战略主动。

从国内发展看,长三角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在区域合作与发展中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与京津冀、粤港澳、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协同发展,努力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当前,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如英国东南部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依然有不小差距。

权衡认为,紧扣“高质量”与“一体化”两个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亟待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经济能级、生态质量、创新能力、竞争力水平以及城市群经济密度等。

“高质量发展,不是靠过去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张、速度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他说。

权衡认为,接下来,长三角应进一步破解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分割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比如,进行人才互认和流动、金融服务同城化、创新券通用通兑、地方政府债券跨区域、知识产权受理一体化、营商环境标准规范互认等。

长三角一体化未来什么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什么(7)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展示馆。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摄

产业方面,长三角要以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动能。“应根据创新决定的区域竞争优势来进行产业分工和布局,”权衡说,通过加快建成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同打造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内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此外,他认为长三角在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开放、流动、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仍需持续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